零点小说网 > 名门纪事 > 第二十六章 朝局

第二十六章 朝局

作者:天光映云影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最强战神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总裁爹地,妈咪9块9!

一秒记住【零点小说网 www.ldshu.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王夫人本来期望自己的丈夫会为这件事亲自过来一趟,促成皓轩和王徵的婚事。结果等到的回信却是公公让她低调行事,皇帝现在对崔王两家联姻很是忌惮,也不要再试图同靖国公家联姻。并且家里会挑选一个女孩子,过继到她的名下,待时机成熟送入宫中。

    这事虽和王夫人关系不大,她却为自己的小姑子感到悲哀。大族女子看似风光无限,也不过是家族的筹码,一旦价值不再,家族会立刻选新的替代品,总是生身的父亲和一母同胞的兄弟,也不会考虑女子的感受。淑妃娘娘还生了皇子,此次不过一顿斥责,家族就要准备后手了。

    对于女儿的婚事,王夫人对自己公公的决定实在无法理解,她也喜欢皓轩这个孩子,怎么看怎么觉得自己这个侄子都是最适合女儿的夫婿,因此她并没有放弃的打算,虽然王家不会让她亲自出面提亲了,但若是靖国公这边提出来,怕是自己公公也不会拒绝。于是她一应退了各家夫人的应酬来往,只在老太太面前承欢。

    靖国公在朝堂上的日子也颇为辛苦。寒门的士子指责“摊丁入亩”在各地执行不力,他这个尚书右仆射也颇感压力。而世族里有人借弹劾他当年在户部的亏空,要清查户部,可谁都明白目的并不在此,而是找空子在打击现任一手推动“摊丁入亩”的户部侍郎徐熙明。徐熙明这些年在长公主的支持下,“摊丁入亩”政策在江南一带执行的尚可,国库也因此比较充盈,徐熙明为人清正又不失圆滑,难以让人抓住把柄,因此这些人便动了心思借弹劾之前任户部侍郎靖国公来清查户部,要知道户部向来多烂帐,不怕找不到疏漏。朝臣大多在观望,中书令陆宪之前还想把女儿嫁到他家,现在也不提了。

    皇帝本来把这件事情压了下去,但这些日子势头却渐渐抬头。

    皇上叹了口气,受到世家大族的强烈反对,“摊丁入亩”已经名存实亡了,虽然它对国家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而他又没有当年长公主的实力和雷霆手段,此时徐熙明的位置便显得很尴尬了。

    略微整理情绪,皇帝便和往常一样,去太皇太后的仁寿宫请安了。

    太皇太后是敬宗皇帝的皇后萧氏,出身兰陵萧氏,算上之前的文宗,之后的显宗和他,已历经四朝沉浮了。萧家属于江左大族,南朝被灭后,多和皇室、李家、杨家、韦家、独孤家等等关陇大姓联姻,萧氏为西汉三公之一萧望之之后,素以儒学传家,子弟多偏好文职,亦出过几任宰辅之职,这位太皇太后亦是萧家在大隋出的第二位皇后了。萧家势力虽不如顶级门阀“五姓”,名声却和“五姓”齐平,极其清正。南朝四大侨姓中的琅琊王氏、陈郡谢氏、袁氏在文帝统一南北后后均不显达,兰陵萧氏可谓硕果仅存,而且与关中、山东大姓并列,叫人啧啧称奇。

    太皇太后向来低调,只在显宗皇帝驾崩后因无子导致皇室面临危机之时,力排众议,支持郑伦立了当今圣上,之后就再未干预国政,在百官、后*宫之中威望甚高。长房宋国公萧远曾任显宗时期的侍中,后来当今皇上即位后,因年纪大了上表请辞,皇帝坚决不允,而后又加封了太傅才同意其颐养天年,虽是虚职却彰显其地位声望。郑国公的儿子萧阳现任门下侍郎,位及宰辅之副,风评甚好。

    太皇太后满头银丝,眉目慈爱,神态祥和,保养甚好。此时穿着绛紫色织金暗花的常服,端坐在偏殿的椅子上,看着皇帝说道:“皇帝整日为国事辛劳,也要注意保养身子,我看这些日子陛下憔悴了不少。”

    “儿臣不孝,让太皇太后挂心了。”皇帝看着这位历经数朝的老太太,心里突然有了些感慨,觉得她并不想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自己的父亲是敬宗的亲子诚王,当年卷入储位之争被刺死夺爵,他和姐姐也被流放,之后显宗即位为了向天下示以恩义,他又被复爵,减等封为诚郡王。

    显宗死后,为了争这个大位又是多少血雨腥风,他当时虽年轻亦深知其中凶险。这位太后和萧家身处漩涡正中却始终屹立不倒,单纯用“幸运”或者“明哲保身”来解释就太过牵强了。而长公主对太皇太后一向极为恭谨敬重,他能感觉的出来那并不是虚应事故。这不禁让他对这位太皇太后产生了一丝好奇。

    “皇上面有忧色,不知所为何事?”太皇太后温言问道。

    皇帝正想探探她的态度,便干脆把朝事说给她听:“‘摊丁入亩’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自推行依赖,国库日益充盈,这些世家大族却为了自己的利益横加阻挠。怎能让我不心烦呢。”

    太后挥挥手,示意宫人们退下,笑了笑:“世家大族自魏晋时起就累世为官,在朝把持朝政,在地方影响税负、军政,各代皇家对世家多为拉拢安抚。自我朝明帝起,不断任用寒门,改革选官,士族的影响已经不及前代了。长公主一心为国家增加税收,所以采用‘摊丁入亩’的法子,改人丁税为田亩税,方法虽好,却太急了些,一下子让拥有大片土地的世家增加了许多赋税。所以世家颇多怨言,自然难容长公主,便是韦家、苏家这一次不反,一旦出些天灾,有些心怀不满的人必然鼓动地方上生乱的。世家虽然有私心,但累世传承,人才鼎盛,在朝是朝廷的基石栋梁,在地方保境安民、安定乡里。皇上既为天下之主,宜应处以公心,而不是凭自己的偏好处事。”

    皇上吃惊的望着太皇太后,原本他只是想出言试探,没想到太皇太后却说出这样一番话来。而且入夏以来,黄河连日暴雨,几处决口,已经出现了流民,如果这时候世家再趁机鼓动,必然生出大祸来。

    太皇太后见皇帝吃惊的表情,接着说道:“我身在后*宫,原本朝廷上的事不该置喙,但见皇上整日为国事忧心,故多此一言。”

    皇帝站了起来,以大礼相拜,说道:“还请祖母教我。”

    然后把最近世家把矛头指向徐熙明的事情向太皇太后细说了一遍。太皇太后沉吟半饷说道:“徐熙明也算是忠直之臣,只是一直在中央任职,从未到过地方,做起事来未免有些想当然,不如皇上先让他去江南历练几年吧。”

    这话的意思皇帝明白,就是让他对世家妥协,不过也未尝不是对徐熙明的一种保护,如果事情继续发展下去,若是朝廷公议清查户部,说不定徐熙明连命都保不住了。

    皇帝点点头,叹了一口气说道:“太皇太后说的极是,孙儿受教了。只是未免伤了人心。”

    “皇室安稳,人心便在,皇上该立太子了。”皇太后语重心长的说。

    现在皇后的外戚是渤海高氏,他家虽然算士族,却早已败落,能够靠门荫举官者寥寥,名额还经常被其他大族侵占。因此高氏子弟多以科举出仕,反而跟寒门的人更为亲近。当年郑伦势大,他们依附郑伦,把女儿嫁给了当初是诚郡王的皇帝。皇帝即位后,他家虽被郑伦压着,却也有复兴的兆头。没想到郑伦死后,郑家一败涂地。而后韦贵妃受宠,韦家势大,皇后和高家又依附长公主压制韦家,后来因支持长公主的“摊丁入亩”政策,被士族排挤,被寒门追捧。现在长公主死了,他家又失了倚仗,跟寒门走的更近。此时立太子,算是给寒门一个安抚和希望。

    次日,皇帝突然颁旨,斥责徐熙明办事不力,将他贬为台州司马。又升了原户部郎中裴敏作户部侍郎,裴敏一直对“摊丁入亩”并不热衷,至此,长公主为了从根本上打击世家而作的尝试便终止了下来。

    当大家还没琢磨过味来的时候,皇帝又批了谏臣请议立太子的折子,要求众臣廷议此事。裕王是皇后所出的嫡子,世家大族向来重视嫡庶之别,寒门也同样重视宗法,而且后族跟寒门关系更近,因此这件事在朝上倒是达成了少见的一致。

    皇帝便下诏立五子裕王为太子,着礼部拟定立太子的章程。加封中书令、吏部尚书陆宪为太子太师,靖国公、尚书右仆射崔澄为太子太保;又封了寒门出身的门下侍中、崇贤馆大学士李明哲为太子太傅,兵部尚书、左光禄大夫柳正言为太子少保,礼部尚书、翰林学士周文光任太子詹事。

    皇帝这一番动作叫人目不暇接,世家阻止了“摊丁入亩”稍占优势,便不再动作,而寒门虽然暂时失利,却未损根本,众人都把目光集中到了太子府人选上去了,暗潮涌动的朝局暂时平静了下来。

    只有王家心有不甘,却毫无办法。

    靖国公家此次不仅毫发无损,而且圣眷更隆,皇帝也同意了请封世子的折子,声势大有和中书令陆宪比肩的趋势。靖国公虽然一如既往的低调,但脸上的神色却比之前轻松很多。主人家心情好,下人们的日子也好过,弥漫在府中阴沉气氛终于一扫而空。

    涵因听着皓轩说着这些喜讯,脸上也挂着笑陪他一起高兴,心里却是一沉。此事之后,崔家声势大振,在朝堂上如日中天,那么靖国公很有可能为了避嫌,不让贤妃娘娘抚养泰王,那自己的存在就变得十分尴尬了。

    看着皓轩兴奋的表情,也不好扫他的兴,只是淡淡的应和着。暗自思量,皇帝这一招连打带销倒是颇能唬人,便是自己处于这种情形,大概也只能做到这种程度了。

    皇帝从小就受世家豪门的欺负,陪在他身边的人也有不少寒门出身,即位后她们姐弟又不停的在和各门阀世家周旋,日子并不轻松,因此皇帝对世家一直没有好感。她还认为以皇帝的性子还会再撑一阵,直到世家闹起来再放弃“摊丁入亩”。没想到他这么快做了决断,这两招干净利索,世家也轻易的妥协了,使朝堂局势迅速平静了下来。同样,很有可能也让自己的打算落了空。

    就在有家欢喜有家忧的时候,平叛有功加封安平侯的赵俭却突然患了急病,没过几天便病逝了,爵位让年仅3岁的儿子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