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小说网 > 天授大唐 > 第五十三回 出征

第五十三回 出征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天机之神局逆鳞银狐

一秒记住【零点小说网 www.ldshu.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    显庆七年,这是个不存在于历史上的年份,在显庆六年的二月,高宗便将年号改成龙朔元年。而即将要发生的这一场战争,自然也不是杜维可以预测胜负的了。

    显庆七年正月,武后以摄政身分宣布,铁勒十五部中,较为亲近大唐的契苾、骨利干、仆骨、阿跌诸部,受到薛延陀、回纥等大族的欺压,大唐身为宗主国,决定出兵代为惩罚。

    事实上,这也算是对亲近部族的补偿。

    当年薛仁贵的大屠杀,所杀的多是亲近大唐的部族;高宗可不在乎是哪个部族扫了自己面子,在他眼里,异族就只是异族,就算杀错也只能怪他们投错胎。

    武后并没有将铁勒人全都绑做一块,直接以讨伐铁勒为名义出征,反而研究了铁勒诸姓的矛盾、以及势力的分布,最终才拍板定案,要以征伐薛延陀部为主,做为对北方草原民族的jǐng示。

    「你看看,能怎么样对他们做些补偿。」出征前,武后召见杜维时,曾经单独的对他透露过这个意思。

    「反正你鬼点子多,这件事就给你负责。」武后蛮不讲理的交代,让杜维再不愿接受、也只得接受了。

    不过说起补偿,往常都是下嫁公主、或是赐下财物,但武后身为女子,对于和亲有着深深的痛恶,而赐下财物,对于眼下大唐的财政也是个负担。该怎么斟酌权衡,武后便把难题抛给杜维。

    「微臣明白。」杜维倒没有太过困扰,反而感到了一丝兴奋:这代表武后对自己的信任吧?也是对他能力的肯定。

    武后招手,一旁小宫女拿来了一个托盘,托盘上是一个青铜sè的物件。在杜维疑惑的眼神中,武后笑道:「这是给你的。」

    杜维拿过来一看,却是一个样式古朴、sè泽老旧的青铜面具,上头刻着两个小小的篆文。

    「兰陵……?」杜维疑惑的念了出来。

    「兰陵王高长恭。」武后点点头,对杜维笑道:「听过这个人吧?」

    「兰陵王入阵曲?」杜维问道。

    「没错,便是那位兰陵王。」

    杜维有耳闻过兰陵王高长恭的事迹,因为他外型秀美,为了不被敌人小瞧,所以上阵时总是带上了面具。另外,他也是历史学家口中,北齐王朝最正常的一个人。

    而兰陵王入阵曲,则是为了描述他战争时的英勇姿态,由男子戴着面具独舞的乐曲,和唐太宗的秦王破阵曲,并列为两大宫廷舞蹈,只是一个是英姿焕发的独舞、一个是气势恢宏的群舞。

    「但兰陵王上阵时,戴的不是木头面具吗?」杜维一边把玩手上的铜面具,一面好奇的问道。

    「是啊,这是陪葬的面具。」武后不以为意的说道:「木头易朽,所以他的家人才用青铜代之。不过据高长恭后人的描述,这图案和上阵时的面具,是一模一样的。」

    「陪葬吗……?」杜维战战竞竞的端倪着手上的面具。

    「是啊。」武后懒洋洋的伸了个懒腰,有些疲惫的说道:「隋末时局混乱,许多先朝陵寝都在那时被起了出来。」

    「但这保存的相当完好呢。」这副青铜sè面具,是仿虎头模样打成的,面具上的花纹古拙,但依稀可以分辨哪儿是虎须、哪边是斑纹。面具基本是呈方型的,除了额头部分略显弧形、嘴巴部分并未覆住,整张面具正好和脸贴合,只要到时用皮绳系住就行了。

    杜维把玩着面具,越看越是喜爱,忍不住就想试戴了起来。

    「当然完好。」武后笑道:「那时盗兰陵王墓的,还没带走什么,便已经感觉神置不清、晕眩不已,后来有人硬是带了这面具出来,回到家就病死了。所以,没有人敢再去……」

    杜维手一滑,差点把面具落在地上,但脸sè已经比面具还要青,结结巴巴的问道:「那、那这面具……?」

    「这面具上,大概还有兰陵王当年的英魂守护吧?所以我特地找了出来,让你带着心安。」

    「多、多谢……」

    「不必客气。」武后玉手一挥,笑盈盈的说道。

    随着出征的时间越近,武后心情也越来越好。或许是为了明哲保身,李忠自动自发的推迟了他的即位,这让远征铁勒添了一些缓冲的时间。

    同时,铲除武家兄弟,也让武后的声望提高了不少。当然,也有人背地里笑她无知,说她将武家子弟安排在三省、六部为基层官员,是自断右臂的举动。

    只有武后清楚:她提拔的这些基层,放在之前武元庆当家时,是八辈子都爬不到这样的位置。而这些人又都是有些才能、又不被武家嫡系看重的旁系子弟,武后这么一提拔,便迅速的得到了这些子弟的支持。

    将耳目散布到基层,得到的效果很快便反应出来。就算武后掌握不了六部,但里头的状况、官员的轶闻,都从这些耳目身上传了回来。

    「这样下去,用不了多久……」武后近rì都在盘算这些,如何运用这些基层,在不引起朝堂注目的情况下,将朝政大权一点一点的转移到自己手上?

    「好了,没什么事就回去吧?别耽误了午时出征。」武后见杜维仍在打量着面具,没好气的打发他出去。本来武后想亲自主持出征的誓师,但文官纷纷劝谏,说于制不合、不利行军,武后只能作罢。

    但这并不影响大军的出发,在中书令许敬宗的主持下,大军很快的誓师、整军,缓缓的离开长安城。

    「着令李绩为西北道行军总管、程名振为陇右道行军总管、程知节为关内道行军总管,偕左骁卫大将军契必荷力……」

    「关内道?」台上正严肃的进行誓师,杜维却在底下好奇的询问程务挺。

    「安北都护府。」程务挺小声回答道:「为关内道所辖。」

    杜维知道,安北都护府是管理铁勒的单位,于是点点头,不再多问。

    在场将领大多都是沙场老将了,整军效率高的吓人,就连资历算浅的程务挺,都还有过一次征战高丽、一次随苏定方征战龟兹的显赫履历。

    杜维却算是完完全全的新兵。

    除了杜维这个新兵以外,资历最浅的,就只有武后辛苦栽培出来的女子军队了。武后野心大的很,原先想要组建一支万人女军,但时机还未成熟,便先cāo练了数千女兵,希望这回战争能发挥功效,减少rì后的阻力。

    就是这支新建的虎贲军,加上各地招集的府兵,皇城抽出五千名龙武军,合计八万大军,准备出发征讨铁勒。

    说起虎贲军,里头前三营的凤翔、羽林、神策全由女子担当,分别是薛琦、侯英、张郁主持。如此重大的决策,反弹自然是有的,但这一点程度可比不上她在历史上自立为皇帝,所以还能轻松应付这压力。位列第四营的白袍,就是杜维和程务挺所统领的了。虽然程务挺是名义上的头儿,但大家都心知肚明:这是武后要栽培杜维。

    白袍之名是来自南朝名将陈庆之所率的军队,放在大唐,正好和龙武军底下的玄甲军相对;那可是唐太宗嫡系的jīng锐。再加上白袍军在历史上的名号,虽然不太被近代所知,但放在当时,那可是显赫无比。

    「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这是当时在洛阳传颂的童谣。

    当年陈庆之率领七千士卒,从梁朝所在的淮北一带,一路打到了北魏首都的洛阳城。历经四十七战、攻克三十二城,未失一仗、所向披靡,是个神话般的人物。

    所以,从这名称来看,不难猜想武后对杜维的期许。

    第五营以后,组成的便多是没落的军系子弟,以及在各地rì子过得不太安稳的府兵,当然武后也拉了些李绩、程知节等族人进来,就连过世的秦琼、尉迟恭家族,都有些旁系子弟投靠。

    如此「居心叵测」的军队,却在众人不注意的情况下,突然的建立起来。这就是武后天才的地方;虽然许多想法是杜维给的,但真正实行起来,能这样循序渐进、又环环相扣的进行,也只有武后的手段了。

    换句话说,这些利益受到侵害的人,如功勋、世家、军系大族,都在等着看这只军队的笑话。这也是为什么只是征伐小小的铁勒,就需动用到四位名将的原因。

    武后绝对不容许失败。

    整军进行的非常迅速,但毕竟是八万人,全部清点完也花了一番工夫,不过午时集合的军队,要在申时出发已是绰绰有余了。

    献过三牲、拜祭天地、擂起战鼓,在战鼓声响之中,李绩缓缓的出了队列。看看天sè差不多了,李绩戴起头盔,手一扬,鼓声顿时止住。

    「全军……」李绩瞇着眼睛,看着底下军容壮盛的将士,脸上泛起了一抹微笑。

    这不是他第一次出战,希望也不要是最后一次。身为武将,最残忍的对待,莫过于在家中安安静静的直到老死。

    李绩自认自己并不算太老,要他现在退休,简直比要他的命还难受。虽说这几年先后担任高阶文职,但那都是示恩意味多过其他,李绩明白:自己论打仗是有些本事,但要当宰相?只能求无过而已。

    看着熟悉的旌旗,李绩觉得自己果然是为了战争而生的。环顾四周熟悉的同袍:程知节一脸笑的古怪,似乎是对戎装的杜维感到好笑;程名振一本正经的,但不时回头看着自己的儿子;契必荷力一如往常的,正闭目喃喃自语,似乎是在祝祷着一样。

    大家都没有变!只是城墙上头,站的已经不是那一位了……李绩缓缓吁了口气,没有人注意到他的异样,只是同时望着主帅的大旗,等待进一步的指令。

    「全军出征!」一声高喝,伴随而来的是成千上万的马蹄声。

    杜维像是每个第一回上战场的新兵一样,在马背上频频回头,一直到城门消失在自己的视线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