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小说网 > 天授大唐 > 第七十三回 吐蕃

第七十三回 吐蕃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天机之神局逆鳞银狐

一秒记住【零点小说网 www.ldshu.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    兰州,原为吐谷浑故地,在贞观九年选择依附大唐,算是在大唐与吐蕃之间一个缓冲的地带。

    在吐谷浑故地有原来吐谷浑的军队、夹在中间谁也不敢得罪的部族、还有分别支持大唐和吐蕃的地方势力,状况复杂至极。尤其是在战前,双方兵马调度、运送粮草,带起的沙尘往往能将整片天空给垄罩住,规模委实惊人。

    此时的兰州正处于战前紧绷的状态,虽然委任至此的主帅苏定方尚未到来,但众人却是一点也不敢轻忽大意。

    「报!将军,吐蕃人仍无动静,至今已经是第三rì了。」

    「没有动静?」驻守在吐谷浑的唐将皱起眉头,觉得事情并不单纯;自从前些rì子发现吐蕃人有异常的军队调动,他随即便调整布防,一面加强jǐng戒、一面向长安急报,算是应对的十分妥当。

    「再探!」唐军将领想不出个所以然,只得让小兵再去探过,顺道让人催促已在路上的苏定方,希望他早点来到。

    「将军!」这边小兵才领命出了帐门,另一头又是一个传令的士卒,只见他神sè惊诧,半是惊讶、半是不解的喊道:「吐蕃人、吐蕃人退兵了!」

    「什么?」

    同时说出这句话的,其实不只一人,远在长安的武后,此时也接到了吐蕃正式传递来的国书。

    「娘娘,您看……?」薛琦小心的问道:「吐蕃人打的是什么主意?」

    武后冷哼了一声:「什么主意?还不就是这么回事?朝堂上那群伪君子、该死的吐蕃人,想的大概都差不多呢。」

    薛琦闭上嘴巴、不敢吭声,但武后自顾自的说了下去:「累死了三匹宝马,不过好歹是追回了原来要呈上的战帖……算他命大!」说着,从一旁拿起一封军报,递给了薛琦。

    薛琦静静看完,默默的放回了武后面前的案几上,不敢有一句评论。

    说起吐蕃,一向是大唐的心腹之患,虽说几次和亲确实将彼此距离拉近了不少,但吐蕃人的野心却从未止息过,每回中原动荡不安,吐蕃人便想着要趁火打劫。

    特别是此时掌权的禄东赞,可是连当初的唐太宗都看重的人物。果然,在亲近大唐的松赞干布过世之后,禄东赞独揽朝政、其后家族又陆续掌握了吐蕃朝政数十年,野心和才智都是极少有人能及的。

    原先见大唐帝位空悬已久,还抱持观望的态度,虽说武后没有什么重大举措,但一切倒也是井井有条,让他不敢小觑。直到听人传讯说大唐竟在秋冬之际征伐铁勒,禄东赞才松了口气,忍不住笑了起来。

    「大唐无人矣。」禄东赞就是这样评价武后的。

    在他想来,就算武后有内政长才,兵事一道看来却是不怎么善长的,于是防备之心大减,便指挥吐蕃兵士在边境周遭蠢蠢yù动起来。

    没隔几rì,又听到大唐要在北地筑城,而且规模空前绝后、仿两京之制,他先是哑然失笑:「这岂不是送礼给铁勒和突厥吗?」突然一个念头一闪即逝,禄东赞的笑容僵在脸上,渐渐转为惊讶、难以置信。

    「这人……野心不小啊。」同样是野心家,禄东赞自然不会不明白武后有什么企图,一时间雄心大发,本来只是驻扎在境内的部队,也都纷纷往前头调遣,想趁武后根基未稳之时,狠狠打他个落花流水。

    只不过在调度中途,却听到长安传来的急报:内容大致是说大唐工部不知道研拟出了什么,整天热热闹闹的在长安城郊进行封测,虽说网民千方百计的打探,但也只能探听到一些大概,由于这样的状况太过古怪,所以赶紧送回急报。

    「什么是封测?」看完急报,禄东赞不禁皱起眉头:通晓汉文的他,难得看到自己不认识的单字,这让一向自负的他有些不快。

    「意思是『封锁该区域来进行测试』,似乎是个新词汇。」一旁近侍都知道他的脾气,赶紧出来解释。

    禄东赞点了点头,没再说话,只是看着那封急报,心里飞速的盘算起来。

    对于吐蕃人来说,大唐实在是个可爱的好邻居,哪怕你再怎么得罪、再怎么与他为敌,只要一封降表、几份土产,马上便能获得谅解。

    如果降表写的好,甚至还能让大唐将公主下嫁过来,公主本身并不是重点,重点是陪嫁过来的匠工、画师、医师等等,提高国民生活质量不说,产生的经济效益足以将GDP一口气翻个两三倍。

    上回文成公主下嫁,就是禄东赞亲去大唐为松赞干布求来的婚事,靠着那一回的和亲,大唐的西南边境安稳了十来年、吐蕃也得到了更加实际的经济成长。

    「再去打探清楚了。」禄东赞想不出头绪,但对大唐私下的举动仍然不敢掉以轻心。

    「用尽各种法子都要打探明白……钱财酒sè,该怎么使、便怎么使。老夫倒要看看,那女娃娃在弄什么名堂?」

    一旁吐蕃人听得脸上直冒汗;竟然敢称执掌朝政的大唐皇后为女娃娃,这话若是传了出来,可不只是失礼二字可以形容的了。

    但无论如何,老板既然发话,下头就是跑断腿也得完成任务。几人不敢怠慢,赶紧将消息发了出去。

    等到这消息传回长安的探子手上,已经又隔了将近月余的时间了。

    桑哈札放下了吐蕃来信,有些无奈的叹了口气;他的父亲是吐蕃侍卫,母亲是随文成公主陪嫁往吐蕃的侍女,有着一张唐人脸的他,从小便被派往长安国子监学习,要将唐朝的礼法带回吐蕃去。

    不过,在长安住了十多年,吐蕃当局好像把礼法这回事给忘了,每回有消息过来,都是要桑哈札探听消息。

    「堂堂国子监的监生,为何要做这等事?」桑哈札没好气的看着传来讯息的人,有些不满的抱怨着。

    「这是大论的意思。」那信使回话的表情虽然恭敬,但话里显然带着刺,对于桑哈札明显的不太尊重。

    桑哈札叹了口气,若不是身上带着吐蕃的血缘,他哪里愿意做出这些事情?

    生活在大唐,国子监监生的身分,足以得到每一个人的尊重。但对于吐蕃人来说,他挽不得强弓、拿不起刀剑,父亲也只是个小小的侍卫,若回到了吐蕃,也是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

    吐蕃信使交代了几句,草草拱了个手,就退了出来。出门之际,随侍小小声的问道:「您这么对他,若是……?」

    「投靠大唐吗?」信使冷冷一笑:「那也得看看有没有人敢用他啊!」说到这里,话声略微提高,明摆得是要说给桑哈札听。

    「这是最后一回了。」桑哈札没有说话,只在心里暗自下了决心,快些把这事解决、将父母接来,以后就跟吐蕃画清界线了。

    桑哈札收拾好情绪,便出门坐上马车,往城郊的实验田行去。一路上胡思乱想,盘算着该怎么把父母接出吐蕃,却听前头一阵sāo乱,车夫大声对自己喊道:「前头不能前进了!」

    桑哈札掀起车帘,探头问道:「某听闻此处风景秀丽,特地要来游赏,怎么……?」

    「先生。」出来说话的是一名小军曹,他客客气气的说道:「实在抱歉,前方道路封锁了,请您改个道吧。」

    桑哈札哼了一声,冷声问道:「某怎么说也是国子监监生,岂能不明不白的绕道而行?」

    「失礼了……」清朗的声音从一边传来,一个戎装的英俊男子走了过来:「在下孙仁师,玄甲军统领。先生可有要事?」说到最后一句,眼睛瞇了起来,语调也微带了些凉意。

    「不,没什么……」桑哈札脸sè一僵,强笑着应道,一面指使车夫将马车调头,匆匆的离去。

    「怎么了?」一个清澈柔和的嗓音传了过来,将所有人的眼光全都吸引过来。

    「德安?」孙仁师笑着问道:「怎么出来了?」

    「还不是为了找你?」杜维没好气的说道。

    今rì杜维应苏义之邀,前来观看他当初倡议的实验田,如今是怎么样的一番光景。巧的是,才走到半途,就发现这天戍守的竟是个老熟人。

    孙仁师见到杜维也是十分惊喜,两人是在北征结识,虽然没有同时上过阵,但也算是个同袍,交情自然非比寻常。

    两人聊的兴起,便一路从外头关卡聊到了田边,苏义见两人一同走来,只是笑了笑,但也没有多说什么,开始介绍起实验田的规划。

    杜维听的认真,还不时提问、建议,很快就把孙仁师冷落在一旁。

    「多亏了你,咱们可以好好期待来年京兆一带的收成了。」苏义对杜维笑道。

    「哪里哪里。」杜维有些脸红,虽然最初的构想是他提出来的,但看看眼前的规模,早就脱离了他最初的预估了。

    苏义毕竟是主事人,聊了一阵,便让杜维先随意看看,自己则去处理公务。

    杜维这才想起孙仁师,一路找了出来,正好看到桑哈札的马车离去。

    「那是谁啊?」杜维好奇的问道。

    孙仁师慢不在意的回道:「国子监的人,不知道来做什么的。」

    见杜维还在思索着,孙仁师拍了拍杜维,豪气的笑道:「别想那么多了,咱们那么久没见,不如去喝上几杯?」

    杜维原本隐隐有些想法,却被孙仁师这么一拍给拍散了,但也不好扫了他的兴致,于是笑着答应下来,一行人便往酒楼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