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小说网 > 天授大唐 > 第七十六回 军府之议

第七十六回 军府之议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天机之神局逆鳞银狐

一秒记住【零点小说网 www.ldshu.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    「玉儿和媛儿?她们怎么了?」新城公主愣了愣,有些困惑的看着姊姊。

    义阳公主与宣城公主皆是萧淑妃所生,所以在武媚娘成为皇后以后,待遇自然不会太好。《资治通鉴》记载,她们就是因为母亲的缘故,一直被软禁在掖庭宫中,直到年近四十余岁,才被草草许配出去。

    从史书来看,大概都会这么猜测,但事实却比记载复杂许多。

    「我知道这样不妥,但……」常山公主叹道:「这两个孩子没有什么错,错的是……错的……唉。」常山公主犹豫许久,终究还是没有说出来。

    新城公主心肠更软,自然是跟着唉长吁短,为这两个女孩的命运感叹。

    高宗不能生育,这个秘密除了高宗的嫔妃之外,连宗室、内官都无从得知。

    所以宫人刘氏私通侍卫,产下皇长子李忠;武后伪装怀孕、偷偷抱回弃婴,也就是二皇子李弘。

    乍看之下,武后做法不但费工、而且冒的风险太大,其实这是武后聪明之处;抱回弃婴若被发现,顶多是打入冷宫、不再受宠。但刘氏的行为若被发现,便只有死路一条了。

    就像是萧淑妃一样。

    当萧淑妃产下长女时,高宗十分喜悦,以「下玉」命名,取「月下美人灯下玉」,可见义阳公主容貌之佳。随着义阳公主长成,面容果然越是美丽;七分像极了母亲萧淑妃的艳丽、另外三分则是清丽之sè,是个十足的美人,也极为讨得太宗、高宗的喜爱。

    但在次女出生后,情况便截然不同了。

    初生之时,没有人看出端倪,同样热热闹闹的庆祝、册封,一直到宣城公主三岁,萧淑妃做出的丑事这才纰漏出来。

    不是宣城公主长的丑恶,让人一眼看出不是高宗所出。相反的,宣城公主面容丝毫不比姊姊逊sè:明亮似水波荡漾的双眸、jīng致但又深邃的五官,身材修长、体态丰腴,是个令人挑不出毛病的美人。

    只是那一双海洋似的深蓝眸子、波浪般的褐sè卷发,在在都显示了一件事情;大唐皇室的确有胡人血统,但却并不是高鼻深目、卷发碧眼的胡人,而萧淑妃更是纯正的汉人。那这一双眸子、一头卷发又从何而来?

    萧淑妃从此被打入冷宫,还不用武后对她下手,就已经落入谷底、再也没有机会翻盘了。东窗事发的萧淑妃,像疯狗一般的胡乱咬人,只想把每一个痛恨的人都拖下水来。

    王琇便这么莫名其妙的被扯了进来。

    由于高宗得知了萧淑妃二女并非亲生,对于其他「亲生」子嗣便更加珍视,正好武后在此时抱回了一个女婴,让高宗顿时将所有情感全都投注进来。

    这时候的萧淑妃,已经预定了通往冷宫的车票,并且被勒令留在自己的寝宫。孤注一掷的萧淑妃,还想要有什么动作,也只能够趁现在了。

    只是她用尽手段、费尽心机,仍然是想不出一个办法。

    已经没有办法的她,便决定要狠狠报复所有人,便让心腹侍女趁着夜sè,将武后的女婴掐死,并把王皇后的配件留下。

    这件事情正触动了高宗此时的逆鳞,加上早就有废后之心,王皇后就这么莫名其妙的遭了难,落入冷宫。

    但最倒霉的,却是那两个全无罪过的女孩。

    虽然这件丑闻没有宣扬,但义阳公主和宣城公主既是萧淑妃所出,所受待遇自然就不会太好,再加上宣城公主的独特外型,免不了遭受到异样的眼光。

    而萧淑妃念念不忘的,只有如何夺回自己的地位,对两个女儿从来没有留过心,照料年仅十来岁的义阳公主、宣城公主的责任,反而是被王皇后一肩承担下来。

    生xìng温柔、又喜爱孩童的王琇,虽然在冷宫之中,仍是尽可能无微不至的照料两个女孩。

    直到某rì武后行经冷宫,正好见到王琇牵着两位公主,似乎是要准备用膳,武后心中一软,想到了王琇好处,善心顿时压过了权力yù望,于是偷偷询问王琇,是否该要请人送些事物过来?

    王琇却婉言拒绝,只提出了一个请求:「请您把这两个女孩接出去吧。」

    武后答应了,此时的义阳公主已经十八岁,正是亭亭玉立的年龄,宣城公主则才刚满十二,待在冷宫对孩子实在不好。

    由于萧淑妃之事是秘而不宣,所以两位公主也未受牵连,虽然下人偶有闲语、或是怠慢之处,但在武后强势干涉下,rì子过得也算平和。

    只是母女之情终究是斩不断的,义阳公主常常携着妹妹去探望萧淑妃,但往往聊不上几句,见到对方无恙,便能安心一些,更多时间反倒是来探望王琇的。

    然而纸终究包不住火,某rì义阳公主见完了萧淑妃,见到母亲骨瘦如柴、全无当年的神采,心里十分痛惜,一从冷宫出来,便立刻转向高宗所在的宫殿行去。

    「阿耶开恩,娘亲纵有百般不是,如今也已是受了惩罚,能否……?」

    「住口。」高宗虽然怒气早消,但义阳公主的面貌,却又让他想起了萧淑妃那张面孔,心中顿时觉得恶心。一阵怒火中烧,忍不住将当年的事情吼了出来。

    门外的内宦,只依稀听见锐利又伤人的两个字。

    「贱种!」

    从那天开始,义阳公主便带着妹妹出家,那些宫闱之事,从此便眼不见为净了。

    「那两个孩子确实可怜。」新城公主叹了口气,真心的为两个女孩的命运感到难受。

    新城公主与常山公主,算是皇族之中对这两人态度最友好的了。只是新城公主生xìng软弱,除了同情也没更好的办法,遇到事情往往还得倚靠常山公主。

    「我想……」常山公主深吸了口气,一字一顿的说道:「我想,让玉儿嫁给杜德安!」

    「哈嗤!」

    兵部之外的广场本来是一片寂静,杜维一声喷嚏,顿时将满场将领的眼神全都吸引过来。

    「怎么了?紧张?」一旁的高侃见杜维打了个冷颤,不屑的看了杜维一眼,冷哼一声的嘲讽道:「杜兄莫不是走错路了吧?」

    杜维看了他一眼,默不作声的往一旁站了几步,高侃也没有多说,站在原地开始闭目养神。

    「啊,抱歉。」杜维往一旁移动,正好踩着了背后的胡人将军,杜维赶紧向那人道歉。

    「不碍事。」说话的是李谨行。他看了杜维一眼,犹豫片刻,突然开口说了一句:「弧刀和马蹄铁……是你制的吧?」

    「嗯?」杜维没想到李谨行会和他搭话,不禁愣了半晌,才点头应了声:「是、是啊。」说完才想起自己顶多只是了个出主意,真正研发、制成的,应该是工部底下各阶层的员工。

    尤其是马蹄铁。杜维的专长在于农业,对畜牧一点研究也没有,只是正好听人说到了马蹄龟裂的问题,便提出了马蹄铁的概念。从画图到制成,杜维几乎没有参与,自然不好意思把功劳算在自己头上。

    「在下只是提了些意见,是工部几位大师辛苦……」

    「是你就是你,哪来那么多屁话?」李谨行哼了一声,毫不客气的打断杜维。

    杜维也没发怒,秀眉一扬、只是看了李谨行一眼,便转头过去不再理会。

    「多谢。」出乎意料的,李谨行有些尴尬,但仍是清清楚楚的向杜维道谢。见杜维表情讶异的转过头来,李谨行开口解释道:「咱手下的士兵,已经全部配备上了,很……」话没有说完,李谨行像是不太习惯与人客气说话,嗓子一哑,就把接下来的话吞进肚里了。

    「那没什么。」从前杜维总觉得李谨行粗鲁无礼,但现在看来,无礼二字的评语或许可以考虑拿下,换成别扭二字。

    「嗯……」点了点头,李谨行很快恢复了漠然不语的状态,杜维也无话可说,两人又恢复了沉默。

    此时兵部的议事厅传来一阵喧闹,外头众人本来有的闭目养神、有的彼此低声交谈,一听见声响,便停止了动作,同时转头往议事厅的方向看去。

    只是在那响声之后,很快又恢复了寂静,有人疑惑、也有人不以为意,很快的又恢复了各自的交谈和休息。

    「你……在北方做的不错。」人群中虽有交谈,但都是压低声音,整体来说仍是一片静默,李谨行突然对杜维开口,倒让一小部分的人都转头过来,看看是发生了什么事。

    杜维几番闭目养神,都被李谨行打扰,就是脾气再好也忍不住不悦起来,于是便出言讥刺:「还比不上英国公呢。」

    杜维从旁人口中听说:李谨行之父突地稽是靺鞨人的首领,当年大唐开国时曾和李绩结仇,只是后来两人同在一朝,地位也有高低之别,所以没有发生什么冲突。只是,突地稽在家中必定说了不少李绩的坏话,让李谨行一直对李绩等人不甚待见。

    想不到李谨行点了点头,说道:「李将军久历沙场,岂是你初上阵战便能比得上的?」

    对李谨行的反应大为诧异,杜维奇道:「我以为你对英国公……」

    「那是私隙,不能因私废公。」李谨行一本正经的回答。

    杜维愣愣的看着李谨行,内心对他的评价再度有了变化,笑着致歉道:「方才失礼了。」

    李谨行摇摇头,表示不必介意,然后便又闭上眼睛、继续休息。

    杜维维习惯了李谨行的突兀举止,所以也跟着闭上眼睛,反正大家都在等待,休息之余还得要注意里头情况,保持点jǐng觉总是好的。

    果不其然,过了一阵子,李谨行又张开眼睛,对杜维说道:「你练的兵也不错……能将犯官之后cāo练成这模样,若是给你一批军府jīng锐,想必能更加的jīng悍吧?」

    杜维这回没有被吓着,听李谨行这么说,心里忍不住有些得意,正打算笑着回答,却听一旁传来一阵讨人厌的声音。

    「军府jīng锐?」高侃冷哼一声,话中带着藏不住的妒意:「军府jīng锐哪里会轮的到你?」

    杜维不想理会高侃,转头向李谨行问道:「我以为……我以为咱们可以进去一同讨论呢。」

    李谨行摇摇头,答道:「都是这样的,几位老将军、尚书、侍郎讨论了,才会出来和我们说。」

    这话提起了众人的兴趣。高侃本来打算来打击杜维,此时也忍不住转头抱怨起自己手下军府可能不保。萧嗣业也是如此,拉着一旁好友讨论起原有的军府是否得以保住。

    只有李谨行仍在那里一言不发。

    唐初实行府兵制,将领手下兵源来自于不同的军府,所以军府里士兵的素质,直接决定了一军的强弱与否。

    杜维聊得来的几位老将军,此时都在里头商议军府的分配,而程务挺也因为位阶勉强到了门坎,得以进到议事厅里头。所以杜维一人无聊的待在外头,虽然想要和人说话,周遭却都是高侃、萧嗣业这样的新进权贵,态度嚣张、言语乏味,相比之下,李谨行为人已经算是不错了。

    正打算继续和李谨行谈天,却听议事厅门「呀」一声的打开了,众人话声嘎然而止,纷纷望向门口。

    一阵步伐声传了过来,杜维本来以为自己不太介意,但伴随脚步声的接近,心情竟然也越来越紧张。

    「杜德安。」一个兵部的小官吏出来唤道:「几位将军有请。」

    杜维深吸了一口气、理了理衣服,随着那名兵部小吏大步走了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