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小说网 > 天授大唐 > 第九十七回 水月观(下)

第九十七回 水月观(下)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天机之神局逆鳞银狐

一秒记住【零点小说网 www.ldshu.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    「见过琇姊姊。」

    经过一阵慌乱,武家三娘子已经恢复,大大方方、神情自若的向王琇问好。

    「久闻三娘子大名,今rì总算是见到了。」王琇虽不自在,但对方既是韩国夫人的妹妹,勉强也不算是外人了,于是同样大方一礼。

    「哪里的话?」武三娘言笑晏晏,但心里其实是极不平静。

    一直在躲避婚事的她,已经很久没有打听过外界的消息了,上回听说王皇后过世,她还感到好一阵难过,哪知道王琇竟然好端端的在自己眼前。

    因为拒绝家里安排的婚事,三娘这些年来都在道观里头,名为一心清修,实际上却是赏花观月、奏琴弄萧,过得可说是平静逍遥。

    由于武士彟过世得早,这个最小的女儿也只留下了「三娘」这样的昵称,连名字都还来不及取,自己便已撒手人寰。

    因此,家中对这位小妹一直是十分疼爱,也养成她骄纵的脾气,好在她为人不恶,对姊姊、母亲也都是诚心孝敬,除了一直不肯同意婚事以外,也算是个挑不出毛病的好女儿了。

    说起这桩婚事,由于是武士彟生前所定下来的,所以武后等人虽不愿逼迫、但也不敢违背,让男方退婚又嫌太过丢人,这件事也就这么悬在那里、进退不得。

    「这、这就是妳三姨?」小桃见大人们开始客套,听得气闷,便又偷偷戳了戳润儿。

    「是啊。」润儿轻轻一叹,看着眼前装得端庄贤淑的三姨,有谁会想到她个xìng比自己还像个孩子?

    才这么想着,却见三娘不知道聊到了什么,一阵咯咯娇笑,身子也倒向了一旁韩国夫人的怀里。

    小桃、小荷见了,都忍不住一阵莞尔;三娘年纪虽远比韩国夫人小了十来岁,但却比小荷等人大了近十岁,但她这样的小女儿神态,却好像是和小桃同龄。

    「别小看我三姨。」润儿有些羞恼的说道:「咱们家的产业,几乎全是出自三姨的手笔呢!」

    「这话怎么说?」沐涵好奇的问道。

    「本来咱们家并没有这么宽裕的。」润儿见王琇等人聊的兴起,便对小桃等人低声说道:「那时二姨处境并不好,而娘亲……本来就与贺兰家没什么关系、也不依靠应国公府的势力,过的更是艰难,连嫁妆都花掉了许多呢。」

    想起那时候母亲的窘迫,润儿眼眶忍不住一红。

    「三姨不忍娘亲受苦,便将自个的积蓄、还有首饰全部拿出来,托了信得过的家将的眷属,便这么做起了生意。」

    「我记得,老应国公原先曾是……」沐涵说道一半,小心的看着润儿的脸sè,见她不介意,才又续道:「原来做的是木材生意,不是吗?」

    「是啊……」润儿叹了口气:「但姊姊也知道武家那两位是什么样的人……那些家业哪里轮的到他人?一开始不闻不问也就罢了,后来见三姨和母亲把生意做大了,他们还想着要分一杯羹呢。」

    「还好,六郎已经把那两人整治的很惨了!」小桃一副解气的模样,脸上全是幸灾乐祸的表情,对于武家兄弟上回造成的风波,小桃至今仍感到心有余悸,对这两人自然不会有什么同情。

    想不到「六郎」二字一出口,几人顿时陷入了沉默,气氛一下变得有些低迷。但另一头的王琇等人,却是聊的极为热络。

    话题是从韩国夫人劝三娘回去时开始的,韩国夫人再三保证,此时状况已经不同,武家兄弟疯癫、而武后状况也稳定下来,政治联姻的动机可说几乎没有。

    「那……」三娘心里暗叹,事情哪里会这么单纯?但也知道两位姊姊的维护之意;若是当真要逼她成亲,即便是躲到天涯海角,恐怖的二姊必能把自己找到、并且强逼着自己出嫁。一想到这点,这才勉强应了下来,让韩国夫人好一阵开心。

    「对了,咱们家前的那间宅子,仍是空在那儿?」武三娘想起姊姊的宅邸,联想到了门前那栋大宅子,好奇的问道:「印象中那间宅子yīn森森的,一到夜晚总是怪的吓人,光是想到对门有这样的房子,就觉得怪可怕的……咦,姊姊妳这是……?」

    「那间宅子的女主人便在这里!」韩国夫人正在皱眉苦思,该怎么解释那间宅子的事,一旁的沐涵就抢先发话了。

    见武三娘不解,韩国夫人只好再把事情从头到尾说了一便,末了又叹道:「虽说已经赐给了六郎,但那只是一小部分,为了不逾制,倒有一大半都封了起来呢。」

    「是、是吗。」武三娘方才小小的冒犯到王琇,这时便不敢再多嘴,只是简单应了一声。

    「说起来,有些是还正想跟妳说一声,正好趁着这时说了吧。」韩国夫人看向妹妹,一脸慈爱的说道:「等妳回来,那些产业便交给妳来处置了。」

    「姊姊想要偷懒?」武三娘不以为意,随手招来了一旁的小道童,让她再上一盏茶过来。

    想不到韩国夫人干脆的应了一声:「是啊。我懒得cāo心这些琐事了,就让妳来处理吧!」见武三娘一脸诧异,便又笑道:「这原先便是妳的心血,让妳来cāo持本来就是应该的。何况我代劳了这么久,勉强也只能维持着眼前这般,这岂不是辜负了妳早先的设想?」

    「再说,妳若是不愿结亲,往后那么长的rì子,妳打算要怎么过?难道真打算出家?不如干脆就继续经营这些产业。」

    「那姊姊呢?」韩国夫人说了这么一大串,让三娘一直找不到缝隙插话,直到这一句,才让她找到了反驳的机会:「那姊姊如今不再经营产业,又要做些什么呢?」

    韩国夫人脸上一红,随意敷衍了几句,便又把话题引开。

    「方才妳说到对门那间大宅子,我打算把它给买下来,不知妳意下如何?」

    「我?」三娘有些不太习惯,一向说话慢条斯理、谨慎再三的姊姊,竟然有着这样东拉西扯、语焉不详的时候。

    「您都决定了,为何还要问我?」三娘奇道。

    「我是妳姊姊!问问不行吗?」韩国夫人一阵羞恼,忍不住伸手过去,要掐三娘的脸颊。

    三娘自然不依,两人便这么玩闹了起来。

    王琇在一旁看着这对姊妹笑闹,心中也浮起了一阵暖意。

    她个xìng温和柔弱,素来喜欢看些圆满结局的故事,十分排斥所有的悲剧情节。

    就像杜维「写」的「梁祝」、「窦娥冤」等故事,有的人会因为故事末尾处的两只蝴蝶相聚,而觉得剧情因此圆满;有的人会因为窦娥最后得以洗刷冤屈,觉得故事算是喜剧收场。

    但王琇不是这样的个xìng。

    她理想中的故事,是梁祝两人能相守至老,是窦娥从未遭人冤枉,这让杜维当时听了也只能摇头苦笑:他知道的小说,几乎都有着不少曲折,但王琇偏偏排斥这样的曲折过程。

    只是耐不住王琇一阵撒娇,杜维连说了几个删节版本的故事,就像连城诀的狄云顺利娶了师妹、还笑纳了水笙,坏人全都死光、好人开心活着,这样的故事,连说故事的杜维本人都觉无趣。

    但怀里的王琇,总是但着温柔的微笑,低声说些:「太好了」、「真好」、「他们总算能够厮守到老了吧?」诸如此类的话语。

    见了这个笑容,杜维再有意见也只能投降了。

    虽然不是出门听故事的,但王琇见了一出姊妹大和解的戏码,同样是感到一阵温暖,出门前的烦躁也消除了不少。

    小桃等人也是如此,几人在道观的庭院里散散心、转换心情。在回来的路上,气氛比出发时明显好了许多,一伙人说说笑笑的,直到马车转进了门前的那条坊街。

    还没走进坊街,便看到一队人马集结在自己的门前,看不出是要到韩国夫人府上,还是杜府。

    「这是怎么回事?」韩国夫人眉头一皱,心里隐隐有些不安的感觉。

    还好这群人马并未阻拦,见一行人走来,便自动散到两旁,让韩国夫人一行进了府门。

    一进府门,韩国夫人便冲着武管家怒声质问:「这些人到底是来做什么的?你就让他们这样围着咱们大门?」

    武管家摇了摇头,并没有出言反驳,只是看着大厅的方向,低声说道:「是宫里来人……」

    韩国夫人一听这话,顿时冷静下来,顺着武管家眼神望去,不安的问道:「知道是什么事情吗?」

    武管家没答话,脸上肌肤抽蓄了一阵、看起来像是在挣扎着是否应该开口,但最终仍是没有回答,只是含糊说道:「夫人还是问问那信使吧。」说罢便匆匆告辞,告辞之时,脚步走得极快,像是害怕再被留下来询问一般。

    武管家本来是武士彟的亲随,因为跟在身旁已久,一向被武家人所信任,因为看不过武家兄弟对武后姊妹、和继母杨氏的欺负,便自告奋勇、以管家身份照料起武家三姊妹。

    做为管家、又是从小看着三姊妹长大,对于三姊妹这些年来的境遇都看在眼底,或是担心、或是忧虑,有时觉得有负老国公的重托,更是难过的几乎要垂泪。

    而杜维的出现,就是个转折。

    对杜维这人,武管家有着长辈对小辈的关爱,加上韩国夫人与润儿的关系,对杜维是更加的另眼看待;人老成jīng的他,虽然不好多说什么,但却是把韩国夫人对杜维的微妙感觉全看在眼底。

    因为如此,他才想要避开这样的场面。

    避开韩国夫人听见消息时的这个场面。

    「阿琦?」大厅里头,韩国夫人一见到是熟人,脸上这才露出笑意:「怎么弄出那么大的阵仗?」

    却见薛琦脸上没有半丝笑容,反而脸sè惨白、一脸怔忪的望着自己。

    「这是……?」韩国夫人心里的不安又加深了几分,心中忐忑,连自己的心跳声也清楚可闻。

    薛琦紧抿着嘴唇,颤抖着递过了手上紧攥的信笺。

    韩国夫人几乎是抢夺一般的将信抽来,展开一看,是王玄策呈给武后的战报,战报上的文字,有如五雷轰顶。

    「……铁勒回军太速,德安yù补侯英之失,趋千人以对,求拔野古军得全身而退……即援军至,千人之数已不及百人……敌将莫哈以勇力著称,虽中三箭、左臂为德安所折,犹骁勇如虎,逞其马力,破我军之围,连伤我数十余人,方为孟广所斩。计我唐将共伤三人、陷一人……」

    「……乱军之中,杜德安死生难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