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小说网 > 天授大唐 > 第一百四十二回 商标

第一百四十二回 商标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天机之神局逆鳞银狐

一秒记住【零点小说网 www.ldshu.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    有些事情可以冠冕堂皇的说,但注定只能偷偷摸摸的做。

    就像杜维虽然对多罗说的是正气凛然,但心里倒不全然是这么想。

    杜维虽然不怀疑多罗的人品,但再怎么坚强的人品,在利益面前多少会显得有些软弱,这是历史曾无数次重演的片段。

    如果一个人连饭都吃不饱、住都住不暖,那要如何去和他谈论忠诚。

    因此,杜维在知道了铁勒人生存的艰辛,二话不说的揽下商队之事,此举保证了拔野古部族未来生活所需的来源。

    在农业上面,杜维也派人着手寻找合适的作物,并让多罗派些子弟前来学习,反正有模拟出北方环境的实验田;工部已经派人取了几车当地土壤,又透过布幔来调整光线、疾风的影响,尽最大的可能模拟出当地地貌。

    这样的方法很笨、很花钱,但却同样能够见效。

    「与其担心花钱,不如担心事情能否做的完善!」这是武后对苏义说的话,杜维觉得十分有潜力成为一代名言,作为后世公务人员的楷模。

    不过他同时也在暗自腹诽:小的替您赚了多少钱,妳才有这底气说出这番话?

    所谓口是心非,大概就是这么一回事。

    虽然嘴上抱怨,杜维对这样得情况却颇为陶醉:一来是钱财累积的成就感,二来是享受武后对自己的依赖……

    当然,这是杜维自己的感觉,武后可没有闲暇管这点小事。

    承德元年,大唐与倭国在海上交战,遭到唐军的强势击溃;就舰数来说,倭国的船只并不比大唐少,但比起吨数、规模,大概就像大象和土狗的差别吧?

    毕竟是岛国,如果没有几艘象样的船只,等于是被囚禁在大海的牢笼里头。所以倭国在贞观年间的唐化运动中,也没有忘了替造船、航海技术升级。

    所以在海战之中,倭国大半的主力船型,几乎都是大唐淘汰前的那批船舰。对于唐军来说,这场遭遇战就跟练习一样,对着旧船只抛掷石弹,以及用瓦罐内装火油、外头点燃布块的土制炸弹,把倭军炸了个不亦乐乎。

    战事进展既然顺利,那武后为何还会如此忙碌?

    事情得从第二回的海战说起。

    本来以为第一战已经歼灭了对方主力,想不到隔了月余,对方竟然靠着几艘快船突破了封锁线,更要命的是:那和唐军眼下的主力快船几乎是一模一样!

    往后看去,尝试闯过封锁的船队有数十艘,几乎就是山寨板的大唐新式水军,连一向沉稳的程名振都感到一阵惊怒。

    长安城中出了jiān细。

    尽管大唐依然如砍瓜切菜一样,把这批水军处理得干净利落,并且发现了里头构造简单薄弱,倭国只是照抄了外型。但程名振仍然不敢大意,把这件事情用最快的速度送回长安。

    武后得了消息,立刻着手进行调查,准备趁机好好整顿一下长安。

    不过,这一回就没有杜维的事了,除了没事陪着多罗可汗以外,杜维也遇到了一点小麻烦。

    「臣请皇上治礼部杜维之罪!」

    第一次,杜维的名字出现在朝堂之上,由负责打小报告的御史大夫,理直气壮的大声弹劾。

    「杜维之罪有三:一者,出身卑贱,以媚惑事主,而窃居其位;二者,任职礼部,却不思教化,反而提倡商事;三者,以官身经商,有违法制……」

    话才说到一半,感觉后头有人偷偷拉了拉衣袖,御史一回头,便听到一阵细语。

    「那是太后的产业。」

    御史接收到了新信息,脸上表情丝毫未变,但话到嘴边却以变成:

    「以官身而重商事,有违圣人之教!」

    就算他将整句顺畅说完,也不可能有人会动杜维,更何况中间还来个转折,可想而知这次的弹劾就这么不了了之。

    言官最重气势;气势一强,对方再怎么有理也不敢不低头自辩;气势一弱,对方就是理亏也能站得住脚,反而让自己沦为众人笑柄。

    原本以为这一次的弹劾,就这么因为「信息有误」而画下句点,但人群中却又站起一人,缓缓出列请求上奏。

    那是长安令──包照。

    「臣要弹劾礼部尚书杨思敬包庇之罪,以及礼部主事杜维目无君上之罪。」包照平常是个好好先生,总是本本分分、小心翼翼的对待长安城中复杂的关系网,许多人还是第一次看他主动弹劾他人。

    「这话怎说?」武后皱起眉头,虽然是在帘幕后方,但殿内众人仍能感到一阵冰冷的寒意。

    「臣忝为长安令,职掌长安县,长安城中一砂一石、一草一木,都属于微臣职责。今杜维纵容『长安车行』、『长安建设』以降一共六十三家公司,使用『长安』之名登记,此举置我大唐国都于何地?」

    包照怒气不息,接着说道:「若是有人以『大唐』之名登记,放在饭馆、酒楼上头,我大唐子民该要如何见人?」

    若是杜维在场,想必会偷偷的藏起身上那份登记表……申请名称:大唐贸易公司。

    武后知道包照的个xìng:不是怒到了极处,他是绝对不会做出这种事的。

    不过,仔细想想也不奇怪,包照一生官途虽顺,但论起实绩却是碌碌无为,能够担任长安令的职位,也是因为平凡无奇才得以胜出,这也沦为不少人茶余饭后的笑柄。

    所以,杜维可说是戳到了包照的软处。

    不管这个长安令当得再怎么窝囊,他也有着不可退却的底线,『长安』一词就是他心中的忌讳:若是连这都被人夺去了,那自己当这长安令又有什么意义?

    「我前rì正好听过一句话。」武后在帘幕后头缓缓开口:「律法在被修改之前,它都还是律法,人们也还有遵循的必要。」

    包照虽觉突兀,但仍是点点头;身为长安令,处理过的纠纷不计其数,倘若在纷争论定前,人们就各依直觉,来决定是否要遵循律法,那长安城该乱成什么样子?

    「所以,你若要这些公司店铺更改名称,我不会答应……因为于法无据!」武后冷冷的说着,但在帘幕后头的嘴角却是微微上翘。

    「娘娘,这……」包照大急,连忙要出言辩解。

    「回去想想吧。」武后说道:「这事情能解决的。」

    说完,武后便果断的宣布退朝,不再理会仍想开口的包照,包照只能沮丧的回家,把自己一个人关在书房,漫无目的的翻书想法子。

    这一关,却把自己「关」上了史册:

    『历史上第一件商标案,是长安县衙捍卫「长安」的商标……该案由承德年间的包照提出,他认为「长安」之商标概念模糊,不具有独特xìng和判别xìng,无法被视为商标,故要求工部商业司将其撤回,但是这项申诉遭到否决……』

    『但包照没有死心,时任长安令的包照,在第二次申诉中,宣告长安县衙为「长安」之商标持有人,同时「长安车行」等公司无法证明持有商标……这一次,申诉终于得到认同。』

    『当时审理申诉的大理寺,驳回了第一条,接受了第二条……但是以现在的角度来看,第一回的理由是比较充足且合理的。』

    ~出自《你不可不知的法制史》

    差不多就在举国上下都在关心战事的同时,杜维和包照两人却被这事搅得焦头烂额。

    不过,杜维的内心其实是很开心的。

    法律只有被遵守的时候才有义意,这一次无疑是最好的宣传,未来人们的创意也会更加的有保障。

    「跟风」这种习惯,可是从古代就开始保留至今的。

    杜维记得经济学的老师曾经举过一个例子:

    老A在甲地开了间加油站,生意十分兴隆,无论是什么时段,总能聚集了南来北往的车cháo。

    老B也来了,看到A的加油站生意很好,聚集不少人cháo,就在加油站对面开了间餐厅。

    老来了,觉得这里的人少了生活娱乐,就开了间酒吧。

    依此类推,聚落效应就是这样产生,最终形成了一个有完整结构的经济体。

    情况转到见识狭窄的人上。

    某甲来到A地开了一间加油站,生意同样十分良好。

    某乙也来了,看到某甲的生意,于是也开了一间加油站。

    某丙跟着来了,看到两间加油站生意不错,便在两家中间开了另一家加油站。

    接下来某丁、某戊,大家都想跟着前人成功的脚步,但其实只是在消耗前人累积的成果。

    这个故事虽然夸张,但却说得十分贴切。

    就算是有市场机制的调节,淘汰多于需求的劣质品,但在市场循环之中,又会造成多少的浪费,多少当地的损失?

    拿杜维身边的例子来说,他小时候回爷爷家,最爱吃一间「曾记饼店」,后来大了一些,回去时却看到五、六间写着「曾家」、「老曾」等各种「曾」字相关的饼店……最后一次回去时,更是有着数十间的大小饼店,什么「曾妈妈」、「曾爸爸」、「曾祖父」等,各种店名层出不穷。

    于是,杜维从小爱吃的「曾记」,就这么消失在恶意的竞争之中。

    老板是个没有子嗣的老人,一点也不懂什么法律、什么营销,只知道食材要新鲜、用料要扎实,做饼的学问就像做人……只不过,这并没有帮助他战胜这场竞争。

    即使杜维已经来到大唐多年,有时仍然不免想起这段回忆。

    老人家做饼的材料实在,扛不住旁人的恶xìng削价;老人家的店面狭小,比不上旁人的窗明几净;老人家一副招牌用了数十年,自然没有旁人亮晃晃的招牌显眼。

    想起往事,杜维仍然是一阵窝火,毕竟他在如今的东、西二市,也隐隐察觉到这样的势头。

    原名「侠风楼」,后来因为小说而改名为「侠客行」的酒楼,一旁已经开起了「侠客游」、「侠士楼」等冒牌商家。

    杜维原本马上就要采取行动,但又顾虑大理寺没有处理经验,便想要等待武后进一步的指示再说,想不到竟出了包照这档事,倒给了杜维一个好机会来推动商标概念。

    一想到这里,杜维就忍不住嘿嘿冷笑。

    这些人……老子的顺风车可没那么好搭:今天你想吃点甜头,明天让你吐个十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