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小说网 > 穿越之我是耿精忠 > 第二百八十九章 谁是谁非

第二百八十九章 谁是谁非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天机之神局逆鳞银狐

一秒记住【零点小说网 www.ldshu.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新书求收藏、推荐票,拜托拜托!你们的关注是我写作的动力,谢谢了!)

    “康熙这会子怎么突然这么有魄力了,难道朝廷已经将一切准备妥当?按照各地情报分部传来的消息,只怕他的条件还没有成熟吧!”耿精忠听到这个消息,也是愣了好一会。这的确是有些突然了,自己现在还在岛上大练兵,吕宋岛那边的骑兵也没有形成战斗力,若是现在让他去和朝廷大军战斗,虽然也能胜利,但是却不能摧枯拉朽,形成僵持的话,对自己没有一点好处。

    到现在为止,耿家在北边的名声还是不太好,但是首当其冲的还不是他。当年投降清廷受封藩王的有四个,定南王孔有德、靖南王耿仲明、平南王尚可喜、平西王吴三桂。最受唾骂的当然是吴三桂,因为汉人们对吴三桂曾抱有巨大的期望,可是吴三桂还是投降了,接着也没有反清复明。就连南明最后的皇帝都被他追到缅甸杀了。

    定南、靖南、平南三王是早就投降了满清的,孔有德已经绝后了,耿仲明死了,他儿子耿继茂也死了,还剩下了耿精忠。至于尚可喜,老谋深算,比较低调,普通百姓已经快记不得他了。现在他作为撤藩的导火索,再次跑到天下人面前,成了仅次于吴三桂的大汉奸。耿精忠这七八年来,一直就没有放弃过收揽民心,至少在福建省内,民心是都向着耿精忠的了。福建周边省份,也在传诵着靖南王府亲民爱民的事迹。这一点倒是比其他二王强得多。但是这也就是在南方。除了这几个地方。估计流传的还是耿家的恶名。

    李光地一直都是在关注着时局的,耿精忠一说完他便接着说道:“王爷,这几年朝廷方面已经在做准备了,朝廷占据着绝大部分的领土,只要他们动起来,能调动的军民物资就远远超过三藩总和,这也是康熙的底气所在。上次召集三藩进京,康熙就已经打算着撤藩了。至少说明朝廷那个时候就已经在开始准备了。现在尚可喜的奏折只不过是给了他一个很好的借口罢了。但是,撤藩的旨意虽然下了,但是吴三桂肯定是不会同意的。至少会先从表面上虚于应付,然后紧急备战。待到准备妥当,也就是他高举反旗的时候了。”

    “属下完全赞同李总参谋长所言,朝廷要开战也必是先和吴三桂开战,而对于咱们,肯定是下旨抚慰。当前情况下,王爷需要先行通信于云南,表示一切跟随吴三桂的脚步。吴三桂同意撤藩。咱们就同意,依葫芦画瓢还是很简单的。待到双方开战。咱们还能有几个月的时间来从容调度,那个时候,这东南半壁还不是咱们说了算。”姚启圣眼睛露出精光,紧随着说道。

    耿精忠也从这个突发的消息中反应过来了,想了一下,呵呵一笑道:“咱们的实力,至少在南部沿海是无人可敌的了。台湾、广东都不是什么问题,若是在这场大浪潮中,他们两家想要跟咱们玩的话,立马就将他们给收拾掉。现在,咱们就稳坐钓鱼台,冷眼看天下就是。不过,从现在开始,对于福建各地咱们要加强掌控了。待到朝廷与吴三桂一开战,迅速将那些不愿归顺咱们的官员给替换掉,别告诉我那些政务班毕业的学员还不能胜任!”

    “这个请王爷放心,像是第一批培训出来的学员,现在已经有不少做到了知县的位置,低下基层的官员更是有一半出自学堂。这也多亏了王爷高瞻远瞩,这几年培养的青年基层官员超过千人,都是贫寒子弟,对王府的忠心完全不用担心。可以说,现在的福建就已经是完全在我们的掌控之中。( 好看的小说)”姚启圣负责的是政务方面,他对这个最有发言权。

    “那就好!”耿精忠点点头,随即想到了什么,嘴角一咧笑了起来:“呵呵,我现在在想,康熙如此急着撤藩,倒是将他老子顺治的一番苦功给浪费了。不过,即便他不撤藩,要不了几年,三藩也会北伐,至少咱们准备充足之后会这样。我倒是觉得康熙有些可爱了,他要是再准备几年,吴三桂肯定不是他的对手,这个时候动刀兵,只能是两败俱伤啊!”

    “这也是上天赐予王爷的机会。按照原先定下的策略,他们双方打的火热,咱们乘机扩充势力范围,待到他们两败俱伤的时候,咱们收拾残局,一步步蚕食,这样受到的阻力会小很多,这也是最正确的方略了!”李光地发言道。

    “王爷说的没错,撤藩就代表着正式刀兵相见,顺治皇帝一番苦功完全白费了。不过也好,咱们的时机也到了!”姚启圣同样附和着。

    当年顺治皇帝为了拉拢三藩,除了给钱給权外,还采用了千古不变的拉拢招数——联姻。在这方面,顺治皇帝那是相当的大方,为了拉拢三藩,真没少下血本。

    第一个拉拢的就是吴三桂。吴三桂挺能打,可就是不能生,连陈圆圆都算上那么多妻妾,就生了一个儿子吴应熊。顺治十年,顺治把自己妹妹,皇太极十四女和硕公主嫁给他。又在顺治十六年加封妹妹为和硕建宁长公主,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建宁公主。不管改什么称号,吴应熊都当上了额驸,俨然变成了顺治的小舅子,两家关系不能再“杠”了。

    第二个拉拢的是尚可喜。尚可喜能打,也能生,孩子能组成两个足球队达到了二十几个。可惜大部分孩子都结婚了,顺治没法子,总不能叫皇家女人当二房吧,那就借皇室亲戚。顺治十七年,顺治帝的兄承泽裕亲王硕塞的女儿长大了,小丫头从小长在宫中,骨子里都是公主气质。顺治就封她为和硕顺公主。下嫁平南王尚可喜第七子尚之隆。这个为什么没选尚可喜的长子尚之信。呵呵。顺治还能不知道尚之信是个什么德行吗?

    最后一个拉拢的是才是耿继茂。耿继茂也就三个儿子,老大当然是耿精忠,然后是耿昭忠和耿聚忠。顺治也没废话,找了三个亲戚的女儿,全封为格格,给我嫁,一人一个,见者有份。

    这样。吴尚耿三家出现了五位额驸,一时间三位藩王受宠若惊,发誓誓死效忠大清。当然了,五位额驸也不能和公主分居,全都得来北京入赘。明为入赘,实为监禁,全都在北京当上了“人质”。只是耿精忠比较幸运,康熙元年的时候耿继茂病重,耿精忠就有了机会回到了福建,但是两个弟弟还是留在京城为质。

    顺治帝的手段可不止联姻一个。为了他们能更好的为自己的大清服务,顺治又追加了很多细节。比如时常亲自宴请。赐给御用之物,赐满妇随军,出兵奉令谦辞还有颁布参战特谕。前面三个都好理解,后面两个,出兵奉令谦辞。根据规矩,清朝出兵前皇帝都要嘱咐大将:“不要轻敌,不要冒进,你没什么了不起,你就是一个x。”相当于现在企业老板给员工派任务:“好好干,虽然你很能干,也干的很好。但我告诉你,你这里这里这里...还不行。”所谓奉令谦辞,就是指三位藩王的诏书不能出现这种话,绝不能伤了他们自尊心。

    最后一个:颁布参战特谕。为了更加关心三藩的身体健康,顺治皇帝下诏书告诉他们:“打仗别冲动,只需坐着发号施令,不必身先士卒,打了败仗也没事。”完全鼓励他们当逃兵,只要你们活着,就是对我朝最大的安慰。

    从朝廷这些策略看来,爱新觉罗氏其实也没有对不起三藩,不管是从物质奖励还是从心理安慰,做的都不错了。耿精忠也早就想到了这些,但是不是朝廷对你好,咱就要一辈子顶着个光瓢脑壳,梳着个猪尾巴的。这一点,自打耿精忠来到了这个时代,目标就是已经明确了的。当然,吴三桂尚可喜他们和耿精忠可不是一样的想法。事实上,耿精忠的老爹耿继茂和吴三桂尚可喜倒是没有什么区别。

    当年,耿继茂和尚可喜一起被分到了福建和广东后,发现自己又靠近了大海。一看见大海,两人不约而同的想起了一个人-----毛文龙。当年毛帅用一个小小的皮岛,就可富可敌国,我们现在有整整两个省,不能给毛帅丢脸。俩人都不愧在毛文龙手底下混过,业务相当熟练,一上任就开港口,招商引资,用各种优惠政策拉拢客户,同时给予相应的扶植和优惠待遇。但是耿继茂做的没有尚可喜好,守着一个月港就没有再拓展了。

    但是两人都有很大的局限性,最多的也就是能走走私而已,什么投资,什么建厂,那是没有的,但只是来回贩卖商货,就已经赚的盆满钵满了。清朝是游牧民族,对海洋一窍不通,也不懂要征税。所以两省的收入相当多,每月都有几十万两银子。但比吴三桂,还只能算是小巫见大巫。

    吴三桂的云南有“沐氏田庄,”这个品牌从明初就有,已经经历了两百多年,旗下光店铺就三百多间。就跟现在什么啃得鸡,卖档佬一样,每年光租税就百多万两,还不算卖的东西钱。再加上吴三桂也走私,耿精忠的老爹耿继茂和广东的尚可喜撑死了做海产品和茶叶生意。老子直接做军火买卖,跟**,蒙古通商,您给我战马,我给您普洱茶,您一点都不亏,我茶好,您随便喝,大不了再加点云南白药。

    云贵两地山区众多,各种矿产丰富。吴三桂直接霸占矿场,甭管从山里挖出什么,金银铜铁锡全要,就是棺材也是他的。手里有了各种矿源,吴三桂就干起了世上最挣钱的活。有了金银这种矿源,吴三桂自己开始铸金子铸银子,想铸什么铸什么。他可不管什么经济危机。结果市面上的假币严重影响了云贵的经济,吴三桂最后役使滇民将这些“产品”运往湖南湖北,沿海等地“传销”。

    就是在耿精忠刚到这个世界的时候,王府府库里还有两三百万两银子。这还是除去养兵用的钱剩下的。可别看三藩这么有钱。他们永远不给清朝一分钱。相反。每年还要管朝廷要钱。还是因为洪承畴的一句话:“不可使滇一日无事。”吴三桂与耿继茂和尚可喜的利益一样,都想学“沐氏故事。”于是清朝毫无征兆,几乎同一时间,广东,广西,福建,云南,贵州。战事不断。天天没完。

    南面沿海天天传来奏折:“沿海现在倭寇成灾,台湾郑氏还扬言反攻大陆。”西南山里天天传来奏折:“南明余孽扇风点火,苗瑶少数民族集体叛乱。”从此三藩的管辖地就一个中心思想:“乱”。我这有人闹事,朝廷您得给我钱,我好去平叛。此时的朝廷,顺治已经驾崩,康熙还小,朝中大小事都由四大辅政大臣把持。索尼,苏克萨哈,鳌拜正忙着窝里斗。没空管这些毛贼。要钱就给钱,三藩知道其中秘密。没敢多要。四大辅政大臣一挥手,给了。虽然给的痛快,但是三藩也拿出了不少钱打点几位辅臣,别以为朝廷重臣就不爱钱了。

    事实上,就拿沿海来说,福建这边的“战事”,全都是耿精忠和台湾郑家商量好了的,自导自演,这也是耿精忠的一个策略。要说康熙现在侧撤藩,那也怨不得他。耿精忠清楚的知道,这是两个民族的矛盾,没有缓和的余地了。自己更不可能看着将来的历史继续重演一边,回头自己还要北上灭掉倭国呢,现在这么点实力可还不行,财力是够了,可是兵力可完全不足,只有以全国之力去碾压才能顺利成功。

    “天下财赋,半耗于三藩。”这是康熙亲口说的。三藩对清廷来说,已从清朝统一而战的积极力量,蜕变成破坏国家安定的消极力量,成为了大清王朝的三颗毒瘤。因此康熙才要动手术,对于他来说,他的做法是完全正确的。而最早发现三藩危急的是鳌拜,别看鳌拜擅长圈地,陷害人,净干坏事,他也干了几件利于朝廷的好事。

    鳌拜下令,提拔三藩的心腹大将到别省任高官,直接削弱了三藩的核心力量,调走的人中最著名的是王辅臣。鳌拜还下令,从中央选拔忠心耿直的大臣去三藩那里上班,监视着三藩的一举一动,调入的人中最著名的是朱国志。后世历史上也证明了鳌拜的这个动作是正确的,王辅臣和朱国志,前者是大战胜负的关键,后者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将吴三桂的罪行诏告天下。这一点也是耿精忠在康熙除鳌拜的时候没有帮一把的直接原因之一,每年拿了他那么多银子,可是却没有帮忙办事,救他也是白救。而且救了鳌拜,历史就完全变了,自己也不好掌控发展方向。

    康熙一亲政,就下令削弱三藩的兵马,吴三桂被迫裁减五千人马,但裁减的全是无能之辈,其主力尚存。随后吴三桂又迫于舆论压力,自行放弃贵州一切事务,上交各种事务印章。康熙看见印章很高兴,拥有印章就拥有权力,现在吴三桂把印章都上交了,自己就没有权利了,看你怎么造反。康熙毕竟还年轻,对于吴三桂来讲,凭借自己的威望和实力,掌管贵州有没有印章没区别,大不了找人刻个萝卜章,一样好用。

    吴三桂的心态早就完全变了,人一旦得到权力就会疯狂,得到再失去就会更疯狂。清朝赋予他权力,导致吴三桂骄姿,野心膨胀,清朝一采取抑制政策,吴三桂马上不满而渐生异志,双方相互摩擦,日渐激烈。对康熙来说,现在的三藩就等同于唐末的藩镇,稍有不慎,就会引爆。按照规定,三藩死后,子孙不能承袭王爵,但是现在耿精忠就是继承了下来,这也是有原因的。

    三藩之中,实际上就数靖南王耿继茂的责任最大,福建对面就是台湾,台湾郑氏虎视眈眈,一有机会就要反攻大陆。康熙刚刚亲政,怕福建出事,就同意了靖南王耿继茂的批准。事实上,当时耿精忠和郑经还合作导演了一出海上大战。于是耿精忠顺利继承王爵,而康熙那时并不知道,他开了三藩的先河,既然耿精忠能袭靖南王爵,为什么我吴三桂,尚可喜的儿子就不能沿袭。矛盾一出,吴三桂更加的积极积蓄实力了,他也更加清楚,大战是迟早的事情,不可避免了。

    耿精忠现在就真正的不管这些个杂事,不管清廷采取什么样的措施,都不能改变福建既定的方针。此刻纠结谁是是非,已经没有了意义,将来绝不能是康熙一统全国,堂堂中国不能再固步自封,放眼看世界的时刻就快到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