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小说网 > 天授大唐 > 第一百五十三回 朝堂(中)

第一百五十三回 朝堂(中)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天机之神局逆鳞银狐

一秒记住【零点小说网 www.ldshu.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    杜维来到宫中的时候,离朝会的时辰还有一段时间。

    他熟门熟路的找到了轮值房,想顺道探望杨华、陆思归,向这两位许久不见的长辈问声好。

    才走到半途,却见到一个小太监神sè慌张的跑了过来。

    「六郎,薛将军吩咐小的,见了您先带您到偏殿去。」

    杜维先是一愣,随即才意会过来:武后大概又弄了个新单位出来了吧?

    果不其然,武后把张郁手上的禁卫军收了回来,交给了她信任的薛琦、侯英,并且另外立了个名头,给薛琦、侯英两人各自安上了将军的称呼。

    「六郎!」

    见到杜维走来,薛琦开心的迎了出来,侯英有些腼腆,但仍是快步跟着薛琦走来;两人都是身着戎装,但表现出来的却是和外表全然相反的亲切。

    「六郎,等等见了娘娘千万要小心。」

    走到了杜维身边,薛琦脸上笑意顿收,一面替杜维整理衣领,一面几乎细不可闻的说道。

    杜维秀眉微扬、有些紧张,却也不敢多问,因为里头的武后已经听见了自己的声音,开口招呼道:「德安来了?怎么还不进来?」

    杜维深吸一口气,想要让情绪沉淀下来,但却忽略了站在眼前的薛琦,鼻端只嗅进了一阵发香,不由得心神一荡。

    薛琦幽怨的瞪了一眼,什么也不说的让在一边,催促道:「别让娘娘等。」

    经过侯英身边时,她同样说了一句:「千万别乱说话!」

    杜维点点头,大步迈进殿门,一进门却是吃了一惊:

    偌大的殿里,此时竟然只有不过十多人。

    除了武后、和随侍的宫女以外,有阎立本、杨思敬、苏义、拔野古多罗等,和一些杜维并不认识的官员。

    当中,有两人并未与众人同席,而是分别站在殿中,看起来对彼此都有些意见,其中一人杜维也认识,那正是一开始看似粗鲁、后来却觉得为人爽快的李谨行。

    「德安来的正是时候。」武后笑道:「今rì的大朝议,许中书竟说自己无能,没法子调解百济、靺鞨的纷争呢。」

    这句话一出,不只是对她熟悉的杜维、薛琦,就连一般臣工也听得出来:武后正处于极度的震怒!

    人家说「请恕微臣无能」的时候,有几个人是当真这么自以为的?但武后却偏偏当了真,还当着十多名臣子的面前说出……想到这里,已经有人担心起明rì长安城该闹成什么样了。

    「中书不在,如何定策?」杜维决定先不急着开口,把事情问清楚再说。

    「许中书客气的很,这件事情上书房可以专断,三省都不会阻拦。」武后语调越发冰冷,但脸上仍是带着笑意。

    这下杜维明白了,武后的生气是真的,但这其中也夹杂了一丝丝……仅仅只有一丝丝的兴奋:许敬宗一来怕事、二来想要整治上书房,因此对这件事情打算不闻不问。

    族群问题本来就十分复杂,更别说这两族有深沉难解的旧恨、有刚刚出炉的新仇,哪有可能这么轻易的做出令人心服的决断?

    所以,等到武后的决策坏了事,自己再大义凛然的出面弹劾,想必名声和权势都能得到不小的加分。

    然而,对于武后来说,这同样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她设立了上书房,名义上只是一个大部分酬庸xìng质、小部分参议xìng质的特殊机构,虽然拉拢了不少权贵进来,并且已经处理了一些事务,但却仍然融入不了严谨僵硬的文官系统。

    大唐中枢称作「三省」,分别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负责草诏、门下省职掌审查,尚书省则是执行机构,直接掌管六部,其中又以中书为尊,所以一般都称呼中书令为宰相。

    横空出世的上书房,一方面分走了部份门下省的审查权力,另一方面也能越过中书省的草拟诏书,同时,为了现实的考虑,底下也设立了执行机关。

    在审查方面,上书房得以在「超过半数」的上书房大臣同意下,驳回中书省的提案

    在草诏和执行方面,武后得以直接越过中书,对底下各司发号施令,并且从中筹措资金;值得一提的是,杜维集团所缴的庞大商税,却像赏了户部巴掌似的上缴到工业司与商业司,把那一干人气得不轻。

    上书房作为新出来的单位,分不了老机关手上的大饼,只能别出蹊径,在新设立的机构取得甜头,像是:检查出版作品的文化司,和jǐng察司、交通司、工业司、商业司等等。

    不过这终究还是有些不伦不类,这些部门打破了「省-部-司」这样的分级,直接由上级单位领导下级各司、中间层级却是悬空,如果这个问题没有解决,那上书房终究是没有办法长久保持的。

    然而,眼前就是一个绝佳的机会。

    以中书省为首的三省,放弃了介入这件事的权力,这也表示:若能将此事办好,那么无异是给三省的一个大大耳光,哪怕一时半会还没办法击溃,但至少也是挖下一大片墙角了。

    举个例子:一般在处理地方藩属纠纷,首先自然是尚书省中主管机关的礼部出面协调,协调完后上报中书省,中书省再草拟诏书,经过门下省审查无误后,纔能以「圣旨」的形式明文告知天下。

    如果让上书房负责,那就等于「草诏、审查、执行」三个中枢的主要权力,全部都交到了上书房手上,就算眼下还只能算特例,但特例用多了不就是惯例了吗?这巨大的诱惑要武后怎么忍受?

    不过话虽如此,看李谨行和黑齿常之恨不得杀了对方的模样,这件事情可不是那么容易能解决的吧?

    杜维找到了自己的位子,身边正好是多罗,多罗低声对他解释了事情的经过:

    事情的开端,起自两族之间的纠纷。

    不同于历史上的习惯,唐军这回打下了高句丽,可没有打算把这块肥肉吐出来,而是打算自己来好好料里。

    为了这个原因,唐军在辽东一地招募了不少民夫,预备用来进行朝鲜的开垦,其中有一大部分,是居住在东北的靺鞨人;一来是响应李谨行的号召、二来是因为rì子本来就过得很苦,携老待幼的、前后超过万人来到了高句丽故地。

    李绩对待两族的态度十分公允,也十分小心的进行土地分配,将高句丽流亡权臣、落魄勋贵的田地分一分,就连本来的高句丽百姓也没有亏待,大伙得到了土地、rì子能过下去,所以基本上都是皆大欢喜。

    然而,文化、风俗全然不同的两族,怎么可能在短时间内融合在一起?

    加上百济民风刚烈、靺鞨同样是剽悍不已,撞击在一起便是激烈的火花。

    值得庆幸的是,因为大唐派驻当地的官员处理得宜,这些冲突才没有扩大成百姓的暴动。

    有别于过去在当地扶植政权的作法,武后决定采取艰难数倍、但一劳永逸的方式,堂堂正正的将高句丽纳入大唐版图,并且派驻官员来加以治理。

    但这数以千计的官吏从何而来?

    答案其实很简单:就是那些辛苦考过了科举,却无法通过「身、言、书、判」四个选才关卡的文士;顾名思义,这些人虽然笔试得到了肯定,但却因为过不了面试这一关,只能郁郁不得志的当个职业奋青,等到老了以后再去寻个教馆、账房的职位,就此过完自己的一生。

    比起那些在历史上留下赫赫威名的风流文人来说,这样的奋青只多不少,只不过生活的较为苦闷,从来没有机会在史书上留名。

    当时还在礼部的杜维,整理到一本书册,写满了显庆年间上榜的士人,他核对了吏部的资料后,才惊觉国家竟然有着如此巨大的浪费!

    想想看,这些人从小读书到大,寄望了一辈子、想要靠科举翻身,好不容易通过一关又一关,总算上了榜、得了功名,却因为爹娘没给自己好长相,几十年的心血就这么付之东流。

    这本名册上至少有百余人没有得到职位,再往前几年,甚至还有贞观年的老进士!

    这些人本来应该要在朝堂、在地方上贡献自己的所学,为百姓尽一分心力、为自己搏一个青史留名。

    杜维几乎是想也没想,立刻便着手开始进行构思,想替这些人谋一份差使;无巧不巧的,武后也正为了东北的野心困扰,两人的想法一拍即合,这件事情也就这样定案。

    只不过,当杜维亲眼见到了这些人,倒还真的被吓了一跳,不由得对朝鲜人将来的外貌感到有些担心……

    回到正题,李绩带着这一批年纪不小、但壮志未息的热血大叔们,加上一些武家子弟、军系子弟,浩浩荡荡的来到了朝鲜半岛,准备开创一番前无古人的新事业,以彰显李绩等一干老将军的赫赫威名,也成就武后在历史上的地位。

    本来应该是这样的。

    跪坐在地上的黑齿常之,见了晚到的杜维,饶是他正处于愤怒之中,仍是不免为之一愣。

    「多罗兄,你说了半天,我还是不明白……」杜维歉然一笑,有些跟不上多罗的逻辑;看起来他们是宵禁一开就进了宫,讨论了也有一些时候,乍到的杜维一下子还跟不上进度。

    「简单说……」多罗表情古怪,像是强忍笑意的说道:「这事原是靺鞨人的错,他们抢了百济人的村庄……李谨行自知理亏,特地上门请罪,还说要将族妹嫁给黑齿家主。」

    「但黑齿家主拒绝,谨行觉得受到侮辱?」

    多罗点点头,但又困惑的侧头思考,许久才对杜维说道:「是啊,是拒绝了……不过,两个人都觉得自己受到侮辱。」

    「这是为何?」杜维奇道。

    「听说……」多罗看了眼满面横肉、牛眼蛤蟆腮的李谨行一眼,还是忍不住笑了出来。

    「听说,那对兄妹长相,是九成九的神似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