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小说网 > 天授大唐 > 第一百六十一回 歧州刺史(上)

第一百六十一回 歧州刺史(上)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天机之神局逆鳞银狐

一秒记住【零点小说网 www.ldshu.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    「臣歧州刺史崔德威言:臣自弱冠而仕,而今四十余载,蒙圣主不以臣为鄙陋,得入朝堂,至于牧狩一方……臣已至知命,身多病疾,请乞骸骨,得归田园之间。」

    这一封奏折没有激起太大的波澜,在初唐的高效能吏治下,没有几天就到达了中枢,并且得到了批准。

    许敬宗此时对于「权力」二字可说是红了眼,逼得中书省像是章鱼一般,把触角伸的老长,横不得揽进所有的权力;但即便如此,这封奏折仍在李义府的护航之下,未被扣留、直接到达了武后手中。

    许敬宗此人善于朝争,对于朝堂风向、大势变化十分敏锐,换句话说,就是个很会看脸sè的人,凭借这个本领,他的权势历经太宗、高宗,一直到了今rì仍然不衰。

    李义府为人yīn险、爱算计,在史书上有「貌状温恭,与人语必嬉怡微笑」的形容,早年因为犯事被逐,由于武后急于瓜分许敬宗的权柄,才让他又回到了朝堂。

    许、李二人虽然同盟,但以两人的人品看来,只怕谁也没有当作一回事,果然,这厢看到许敬宗的中书省几被架空,立刻便抽回了支持,选择站在一边观望。

    于志宁则是一如往常,依旧是尽忠职守的守着自己尚书仆shè的职责,该赏则赏、该罚则罚,一点都不为前rì的事件影响。

    三省之中,由于于志宁的冷处理、李义府的观望,许敬宗一时也没能整出什么风浪,所以看起来是平静无波,但在朝堂之上,却是呈现一片惊涛骇浪!

    对于崔家抛出的诱饵,处境尴尬的卢承庆难免心动,只是顾虑到清河崔家才刚刚整过自己,断然不可能如此好心,所以还在静观其变。

    但是朝堂上可不只一个虞家,歧州位置就在关内道、治所在凤翔县,距离长安并不算远,勉强算得上是天子脚下,对于不愿离开中枢太远、或是有心一窥长安政局的人士,可说是不得不争取的要害之地。

    在崔德威辞去职务的隔一天,就有许圉师推荐了一位赵郡李家的官员;隔天,又有如晋阳鱼家、弘农杨家,一些规模较小的家族也都开始磨刀霍霍。

    最受瞩目的,却是中山的甄家。对于甄家,许多人的印象都来自于三国的美人──甄宓,事实上,在此之后甄家的确没有太过杰出的人才,一直到了唐代,才逐渐在官场上崭露锋芒,得以位居封疆大吏之职。

    如果历史没有改变,甄济在天宝年间被安禄山强行征辟,但在安史之乱时,却展现出高贵的气节,先是密报、然后装病脱逃,面对安禄山派来强押自己的士兵,就算刀刃加颈也面不改sè。

    甄封是甄济的祖父,在他俩中间,还夹着甄封之子、甄济之叔的甄道一;此人八次攻打北疆、五回出使蕃国,算得上是当代名将之一。

    有这样的儿子和孙子,身为老子的甄封自然也差不到哪里,尽管显庆年间是人才辈出、不见得能轮得到自己,但是金子总有发亮的一天,如今他便得到了于志宁等人的认可,共同推举为歧州刺史之职。

    杜维对这个消息没有太感兴趣,反倒是有些关心:带有甄宓基因的甄家后代女子,脸蛋是否能够看出当年那位洛水女神的影子?

    回头再看一屋子的崔氏女,杜维忍不住有些恶意的想:如果两家调换过来就好了。

    崔知温当出打算拢络杜维,又听说他喜爱熟妇,便从族中选了几位女子送去,名义上是和王家的王瑜一样,都是和武顺学琴。

    这让武顺郁闷不已。

    她虽然雅擅琴艺,但仍旧不敢说能为人师,对方企图昭然若揭,还不就是图谋杜维?

    好在杜维虽然被读友……不对,被史书诟病软弱、讨好女子近乎低声下气,但打死他也不会伤害武顺等人。

    杜维既然没有下手,王琇、武顺便不客气的代为处理:有的留下来充当府上丫环的教习,有的送进宫里做为替武后抄写文书的女官……但是其中姿sè较为突出的,王琇仍是寻了个由头留了下来──或许是出自当皇后时的习惯,王琇忍不住便替杜维「广纳秀女」了一回。

    身为杜府共同执政的武顺虽然不满,但为了免于善妒之名,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将她们留了下来;还好她很快便有了身孕,心思也就转向腹中的孩子上头。

    对于这留下来的三名崔氏女来说,杜府的生活就像天堂一样;当初本来抱着任人摆布的心态,但一来主人杜维容貌俊俏、才华洋溢,二来杜府的生活消遥自在,此时都是庆幸起自己能够被送来。

    在杜府的rì子里,她们可以读到海外的译书、读到少有的古籍,有人一同参详琴艺,有人陪伴自己栽种花卉……人生如此,又复何求?

    对于府上的两位女主人,她们也很有眼sè的主动照料,时间一久,三人就这么自然的融入在杜府了。

    唯一可惜的是,那位男主人忙碌了数月,闲下来的时候都在陪伴王、武二女,少数时间是润儿、小荷、沐涵、小桃四女,唯一和自己有些关系的,也就只有偶遇时的点头一笑了。

    古代女子出嫁甚早,三人里年龄较长、寡居数年的崔二娘,也仅仅只有二十五岁;婚约因对方多病而延宕、最终男方过世而新寡的崔五娘只有十九;因为父母宠溺、容貌艳丽,又自视极高的崔莺莺,更是只有十七。

    但在大唐,这三人都是熟龄女子,早就该生几个孩子出来了。

    话题回到甄家。

    甄封此人勤勤恳恳,做事颇为本份,算得上是刺史的良好人选,但是他此时还只是从四品的户部侍郎,要跨两阶还是有些勉强,好在他素有清誉,在朝堂上也没有仇敌,尚书仆shè于志宁既然已经表态支持,想必应该不会有人阻挠才是。

    抱着这样忐忑不安的心情,甄封来到了朝堂之上,等着迎接命运对他的安排;其实若是晚上一两年,他的恩师宋州刺史就要致仕,而且他早已属意甄封接任,若是再等上一遭……

    这样的念头虽有,但官场之上可从来没有「等待」二字,机会稍纵即逝,不由得你不去好好把握!

    甄封打定了主意,下定决心:这次的机会可说是从天而降,若是自己没有珍惜,可是会遭报应的。

    这么一转念,心里顿时踏实了些,甄封才开始打量起今rì的朝堂;人人神sè自若,想必是没有什么要事发生,往来之人也没有多看自己几眼,可见长安城还没有什么议论……

    「快看,杜朝散来了。」

    突然间,甄封感觉身边一阵小sāo动,顺着sāo动的源头看去,却是一个容貌清秀得过份的少年,但那少年顾盼之间却有一股英气,所以看起来还不至于太过yīn柔。

    「诸位安好。」

    杜维先向身边众人行了一礼,从容但恭敬的问了声好,然后站到了甄封身边,当然,也不忘向甄封微微一揖。

    甄封浅浅回了一礼,一下子突然感到有些不自在;不为别的,就因近看之下,杜维的容貌更是惊人,让他受到了不小的冲击。

    但和接下来的事情相比,这些冲击一点也不够看。

    甄封站得位子还算靠前,所以看得见诸位大人物来来往往,但这些大人物中,许多都停下脚步、和杜维简短的说了些,而且内容都是轻松的闲谈,更显得和杜维的关系十分亲近。

    「杜小六!等等可别瞌睡啊。」

    阎立本最为亲切,甚至还停下来拍拍杜维的肩膀,其他如王仁祈、崔知温、苏义、陆敦信……都各自停下来和杜维说了些话。

    甄封也有耳闻,杜维这人本来是孤儿,先是被宫官黄玉收养,后来因为入宫救父,不知为何竟然得以入仕,从一个刀笔小吏,一直到主事之职,这中间大多是由于苏义的照拂。

    如果不是苏义大力支持在先,哪怕武后在背后再怎么保护、军系将领再怎么照料,只怕仍是过不了「出身」这一关,更别说是被诸多世家看重了。

    苏义所谓的支持,其实就是放话要让杜维当自己的女婿。

    不要小看这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在看重身世门第的大唐,这就像是个敲门砖,没有过这一关,哪怕他有满腹的才华,也没有办法得到机会施展。

    但是杜维踏进了这个门,并且得到了众人的认可,这才稍微洗去了身世卑微带来的影响,从这点看来,苏义绝对算得上是杜维的恩人。

    苏义经过杜维面前,只是意味深长的笑了笑,杜维也还以灿烂的微笑,却听苏义似乎轻声斥了一声什么,杜维赶紧正sè敛容,不过嘴角还有着几分笑意,苏义摇摇头、一副无可奈何的模样,脸上却带着微不可见的笑容缓步走开。

    「这两人关系很好啊……」甄封不由得这么想道。

    但是杜维的品级怎么说也不可能和自己竞争,所以甄封并没有感到太多危机感,只是在心里记下了这件事。

    没有过多久,武后也到场了,据说是因为皇上身子不适,所以朝议要直接进行。

    「那么,开始吧。」

    随着武后就座,朝议正式展开,在门下侍中李义府的奏对下,歧州刺史空缺的议题很快就被抛了出来。

    「来了!」

    甄封不禁口干舌燥、手心冒汗,连心跳都不受控制的快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