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小说网 > 天授大唐 > 第一百六十三回 反击

第一百六十三回 反击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天机之神局逆鳞银狐

一秒记住【零点小说网 www.ldshu.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    「许中书,你说该当如何?」

    听完上半场朝议,卢承庆气急败坏的找了许敬宗,怒气冲冲的质问道:

    「莫要忘了,前些时候你是如何说服我的?倘若那些都不作数,老夫拼着辞官、至不济也就是个鱼死网破……你自己心知肚明。老夫虽然衰朽,仍不是你惹得起的!」

    瞧这话说的,不像尚书、倒像个街边流氓。

    「老尚书且宽心。」许敬宗腆着脸笑道:「在下自有良策。」

    卢承庆没有说错,许敬宗虽然职位较高,在人望和士林风评上,却还比不上卢承庆,所以还是不得不仰仗他的帮助。

    「宽心?你要我怎么宽心?」卢承庆还不罢休,看了眼四周、见无人注意这里,他又忍不住凑上前去,低声怒道:「你道那崔王二人是好相与的人物吗?」

    「卢公莫慌。」一旁笑嘻嘻的李义府,此时是好整以暇的上前缓和气氛,脸上带着亲和十足的笑意:「咱们一同想个对策,就不信那几人能得意多久?」

    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卢承庆勉强笑了笑,但心中却在暗自腹诽:这人心胸狭隘,是万万不可得罪的。

    「哼。」许敬宗不悦的哼了一声,李义府开口、卢承庆敷衍的这段时间,他已经想出了一个方法,那就是:牺牲卢承庆、保住自己,再分化崔王联盟,借机拉拢一部分的势力!

    「来尚书他们怎么说?还是保持沉默吗?」一旁的许圉师突然开口;许圉师虽然不喜许敬宗,但他身为门下省的副官黄门侍郎,政治上也没有得已庇护的势力,所以不得不与李义府一同行动。

    「来济已经不是过去那个来济了……行事畏首畏尾,不会与咱们合作的。」

    来济过去曾担任宰相,因为得罪了武后被贬,一直到这两年才回到朝中,比历史上幸运的是,他好歹是好端端的活着,而不是死于突厥人入侵的战争中。

    只不过,他经过这一番大起大落,整个人已经没有最初对仕途的热切,更何况兄长也在朝为官,不需要担心家族无人支撑,所以此时是断然不会参与家族间的争斗。

    「源直心呢?」许敬宗提到了刑部尚书。

    李义府眉头一皱,迟疑的说道:「但那人也是李家养的鹰犬,这件事情不会出头的。」

    卢承庆见几人绕来绕去,全然不似有心替自己开脱,当下心里便凉了一半,暗叹看走了眼、找了这几人来合作。

    怪只怪他错判了情势,如今看来,许敬宗、李义府都不像是能成大器的人,两人念兹在兹的只有各自的功名罢了。

    但自己又好到哪里去?

    卢承庆叹了口气,不再理会他们,迈着苍老的步子、缓缓的往回走去,才刚走几步,就听到一阵声音将他唤住。

    「子余奈何至此?」

    卢承庆不用回头,就知道那是谁的声音,心里头又是苦涩、又是隐隐有些期盼,于是转身苦笑着应道:「于公救我。」

    「你啊……」于志宁叹了口气,拉着卢承庆往前继续走去,一面走着、一面低声问道:「你怎么会和崔家闹成这般地步?」

    为什么?

    好像是一开始自己敷衍崔家、然后崔家怂恿周观……接着周观被一阵羞辱,然后局面就成了眼下这般僵局了。

    「你说,这值得吗?」于志宁没好气的哼了一声。

    「在下也是身不由己啊……」卢承庆悄声抱怨。

    「那便如何?」于志宁强硬的打断了卢承庆,语气虽低、但却不容质疑:「你丢的不只是卢家的脸面,更是大唐的脸面……你莫怨我,这些话不说,老夫愧居尚书省之首!」

    卢承庆脸sè一阵青、一阵白,于志宁见话说得差不多了,大殿也就在眼前,这才收口,加快脚步而去。

    「老夫知道你背负着家族的压力,但……唉,你自己好好想想吧。」于志宁说完,便要转头回去。

    「于公,我……」卢承庆张口yù言,却不知该从何说起。

    「就算你兄弟无法独当一面,但你真以为你一离了朝堂,咱们这些老臣们便会袖手旁观吗?」于志宁没有回头,只是轻轻的扔下这句话,说完不再留步,径自进到殿中……

    这是发生在朝议中间休息的事。

    回到大殿上的议事,在阎立本同样受到封赏时,卢承庆便已经知道自己毫无办法了,懊悔、遗憾的心情一闪即逝,剩下来只有解脱般的轻松。

    趁着众人一时无话,卢承庆站了出来,躬身秉道:

    「臣愧居礼部尚书多年,如今年近花甲,已经颇感无力……请太后恩准微臣得乞骸骨,告老还乡。」

    此话一出,殿内的惊讶就不多提了。

    就连武后都显得有些讶异,目光顿时飘向了杜维;这次和崔家的沟通,都是由杜维出面,但这一出却不再之前的商议之中。

    杜维虽然摸不着头绪,目光仍是定定的望着卢承庆,想要从中看出什么端倪。

    「卢尚书哪里的话?」许敬宗大惊失sè,这一招并不在他的料想之中;原先他想得是让卢承庆赖在那里,牺牲他的名声、换来家族一时的安稳……此时崔家已经渐渐开始挑战许派的势力,卢承庆的支持可说至关要紧,不容许敬宗错过。

    许敬宗还以为,卢承庆记挂家族,自己可以用这一点来胁迫,但现在看来却没有达到自己想象中的效果。

    李义府迟疑了一下,还是收回了本来要踏出的一步,决定先看看眼前的情势再说。

    「卢尚书哪里的话?户部……户部可是离不开您啊?」

    此语一出,后排顿时传来一阵窃笑;许敬宗慌不择言,这句话今天已经不知第几次出现了,而且许派、崔派立场还调转过来。

    「老夫已经老了。」卢承庆淡淡的回答。

    请求致仕的话一说出来,卢承庆整个人顿时轻松许多,不复当初被许敬宗要挟的窝囊,身段也一下子硬了起来。

    「于公,您老劝劝卢尚书吧?」许敬宗暗恨,但脸上还要装作一副担忧、遗憾的模样,只好求助于于志宁;上半场的议事中,于志宁是站在卢承庆这边的,想必此时也能替自己解围吧?

    「子余可想清楚了?」于志宁深深的望了卢承庆一眼,缓缓开口问道。

    「这是下官深思熟虑的想法。」卢承庆恭恭敬敬的对着于志宁一礼,算是谢过了他点醒自己的恩情。

    于志宁笑了笑,并没有接口,反而朝向武后一拱手,躬身说道:

    「太后娘娘,臣有本奏。」

    「于相请说。」

    「前代之史虽已诏修,然臣观其尚有不备之处,请太后敕令将其补全。」

    在场经历稍浅的人,都是觉得今rì实在是值回票价:封相、参知,就连修史都看到了;这些可是要进史书记载的大事件!

    于志宁提出这个方法,目地就是要保全卢承庆,这样一来,哪怕他被降职,只要有着「兼修国史」的名头在,那就还有回来的机会。

    武后秀眉轻蹙,沉吟良久,摇头说道:「太过浪费了,就让秘书省去做便是。」

    一计不成,但于志宁的计策却是环环相扣。

    「秘书监叶辉前些rì子返乡丁忧,职位至今仍然空悬,不知太后可有属意的人选?」

    「不,不必了。」武后笑道:「哀家看近期也无事,不如由礼部尚书代之,等叶辉回来吧。」

    于志宁二计又不成,正想开口再道,却见一旁有人不断向着自己使眼sè,于志宁细看之下,才发现那是杜维。

    稍……安……勿……躁……?

    于志宁瞇起老眼,好不容易才看出了杜维略显夸张的嘴型。

    不论相信杜维与否,被这么一打断,于志宁想说的话也都给堵了回去,只好弱弱的辩驳一句:

    「请娘娘三思。」说完不忘狠狠瞪了杜维一眼。

    杜维笑了笑,低垂的右手夹了片纸条、对着于志宁扬了扬,又收回袖中,接着目光往武后的方向一转,示意于志宁跟着看去。

    只见一个小太监好像递了什么东西过去,武后看完表情一变,愣了片刻,才反应过来。

    「补全前史是吗?」武后缓缓的开口说道:「我觉得大可不必。」

    「娘娘……」于志宁正要相劝,武后却抬手止住了于志宁。

    「但我有另一个主意。」

    武后不待众人开口,便抢先说道:

    「历代国势之盛,无过于国朝;国朝之盛,无过于贞观。是时上有圣主,下有贤臣……诸君许多亦曾参与过该时。然此事若载于史书,不过寥寥数笔而已,岂能一览先帝之大功、群贤之大能?」

    「您是说……?」不只是于志宁,底下许许多多文员,大多是眼睛一亮,迫切的等待武后接下来的话语。

    「不作传、不叙史,单采先帝与大臣之策论对谈,略述前因、陈及后事,集合为一书……名曰:贞观会要!」

    「臣……」于志宁喉头一哽,差一点就要自告奋勇了。

    对于文人来说,名与权是过不了的两关;若能著作史书、在历史上留下大名,这个诱惑甚至比起权倾一代还要高出许多。

    「臣愿意承担此事!」

    「请交给微臣吧!」

    「微臣愿……」

    面对众人争先恐后的自愿,武后只是摆了摆手,示意众人安静下来。

    「这样的体裁前所未有,所以职责是更加重大……」

    武后眼神扫过殿内众臣,最后却在一个出乎意料的地方停了下来。

    「卢承庆,你可愿意负责?」

    「微臣愿意。」没有太多藻饰的言语,往往是更加的真诚;卢承庆此时便是如此。

    当然,也有人用小人之心揣测:卢承庆虽然要离开尚书之位,但只要这本书能顺利着成,给卢家的庇护可不是一时,而是以「数代」来计算的时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