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小说网 > 天授大唐 > 第一百六十二回 歧州刺史(下)

第一百六十二回 歧州刺史(下)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天机之神局逆鳞银狐

一秒记住【零点小说网 www.ldshu.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    见到杨思敬升职,最高兴的人恐怕不是他自己,而是一旁担心许久的卢承庆!

    原先还在担心自己何去何从,这不就有个位子空出来了吗?放眼朝堂之上,只怕没几个比自己更有资格!

    卢承庆本来一直忐忑不安的心情,此时已经逐渐平复下来,甚至还有闲情打量起杨思敬乐呵呵的模样。

    卢承庆在宽心之余,仍然不免有些妒恨:他怎么样都没有想到,武后竟然在这种时候选择了拜相,而且还是跳过了李义府、于志宁……还有自己!

    虽然说早先为了稳住朝堂,众人默许了李、于两人等同宰相的权力,但是如今跳过了两人,直接给了杨思敬宰相的名份,那简直是明摆着打脸的举动!

    「礼部的空缺又该当如何?还请诸卿商议。」

    听到武后这么发问,底下众人又是一阵sāo动。和方才推举歧州刺史不同,这一回是完完全全的突发状况,众人压根没想到事前协调,所以都闭上了嘴,想先探探他人的口风。

    「苏守仁可以。」很快的,就有人见缝插针。

    「不妥,眼下工部离不开守仁。」武后直接否决了这项意见。

    这个粗糙的手段,明摆着是眼红工部此时拥有的特权、还有忌惮工部接下来的举措──处理土地兼并的问题。

    「不如杨相兼领?」也有人想要借机讨好。

    「安淳饶了老夫吧……」杨思敬苦笑着讨饶,朝堂上气氛顿时为之一松,底下也开始窃窃私语起来。

    在这一阵议论之中,卢承庆明白机不可失,赶紧找到了自己的亲信,一个眼sè使过去,传达了他心里的想法。

    「这位置老子要定了!」

    卢承庆或许是太过慌乱,竟然一时没有察觉:那名亲信,便是上回搞砸了事情的周观!

    周观得了示意,暗自在心里下定了决心:这次自己一定要挽回颜面。

    前一回,在崔知温的暗示之下,他跳出来上窜下跳的,打乱了卢承庆所有的布局,而且还因为恼羞成怒,表现差得像是在狠打卢承庆的脸。

    这一次他学会教训了:

    一,不说多余的话。

    二,不做多余的事。

    三……虽然没想到,但是之后再等卢承庆示意也无妨;打定了主意,周观便挺身而出。

    「臣推举户部卢尚书。」说完躬身一礼,退回了原位。

    「卢尚书啊……」

    「户部尚书吗……」

    「嗯……」

    只不过,周观并没有得到预想中的回响,细微的议论声更突显了朝堂的静默。

    卢承庆仰天长叹:他怎么会摊上这么一个小舅子呢?卢承庆正埋怨着,突然听见有人这么说道:

    「卢尚书不是不可……」

    众人随着话声回头,那人面如冠玉、风仪万千,但是话声清朗,顾盼之间自有威仪,引得众人都是专注聆听。

    「但是,地官之首降为官……岂不是委屈了cāo劳多年的卢尚书?」地官、官分别是周礼中的户部、礼部。

    听到杜维这话,想得比较浅的,只是摇头无奈笑了笑,暗道:傻孩子,这种时候通常会加封勋衔、甚至是参知政事啊……

    敏感度高一些的,就听出了这句话里的腻味:

    从杜维口中透露的讯息意味着:武后不打算加封什么参知政事……加上前面一句「cāo劳多年」,细细听来也是话中带刺、暗指他占据高位太久!

    众人的眼神再次转回卢承庆,只见他一脸风轻云淡、荣辱不惊,倒有几分高人一等的感觉。

    事实上,在他的心里也确实是这么想的。

    占据高位又如何?论朝堂之上,还有几个人有我的资历、是我的对手?

    「王太原如何?」

    卢承庆悚然一惊,回过头去,却见郑曾不怀好意的看着自己;虽然知道荥阳郑家近来和王、崔二家友好,但卢承庆却不曾想到,他们会在这件事情上合作。

    这么一转念,卢承庆想到了更可怕的一个可能:他们已经知道今天发生的事,并且达成协议了!

    「王太原曾为礼部侍郎,如今担任尚书倒也合适。」柳奭当先出面赞同。

    「仁祈离开朝堂也有一些时rì了,不如先来老夫这里帮忙吧?」将王、崔联盟看在眼底的于志宁立刻跳出来阻止:「尚书省同样缺人吶。」

    「既然如此,于公可否考虑卢尚书?」封言道这件事情上并没有立场,只是见气氛热闹,又瞧卢承庆不过眼,便忍不住出言挤兑。

    言者无心,卢承庆听在耳里却是胆战心惊,哪怕这只是玩笑,他如今可是没有半点退路可退。

    「言道莫开这等玩笑。」于志宁淡淡的看了卢承庆一眼。

    身为太宗时代的老人,于志宁一直致力于朝堂的稳定与平衡,虽然知道卢承庆私心极重,但为了不让势力失衡,他仍是倾向让卢承庆留在尚书之位。

    再者,身为尚书左仆shè的他,在杨思敬得到任命之前,竟然完全没有接收到任何告知,这让他感受到了强烈的不满,在这件事的立场也倾向了卢承庆与许派。

    「说起来……卢尚书已在这位子上多年,依我看……」

    「卢子馀任职多年,是因为他兢兢业业,从无犯过。」于志宁不让崔派人马把话说完,立刻堵住了他的话头,强硬的说道:「既然无过,那又凭什么让他离开这位置呢?」

    「于公,下官的意思是,卢尚书也该升职……」

    「既然如此,那便让子余参知政事吧。」于志宁语气轻描淡写,但眼神却是望向了武后,颇有几分挑衅的意味。

    众臣听了都是为之一愣,对于于志宁此举却不大吃惊;老先生对势力板块的分布早就不满许久,此时崔、王联合,又加上务实派的苏义等人,透过武后亲信杜维在其中的穿针引线,表现出的气势让许多人都为之咋舌,更加引起了于志宁的jǐng觉。

    「要参知政事也行……」武后没有动怒,只是淡淡的回了一句:「尚书左右仆shè皆已有其所属……就看中书和门下,于公认为卢承庆可以往哪里去?」

    武后的反击十分毒辣,于志宁不论回答与否,总会损害到自己的名声:若是回答,自然是直接得罪了崔派或许派;若不回答,那威信受损的卢承庆也不会原谅自己。

    「老臣……只是为子余觉得不值罢了……」

    于志宁身为官场老手,虽然处境尴尬,仍是轻松的找了个台阶下来,这么一招近乎耍赖的话语,却让众人难以接口。

    「子余怎么说?」崔知温表情不变,把问题又丢回给卢承庆。

    「老夫无话可说。」卢承庆哼了一声;就算明摆着是赖在位子上,他今天也豁出去了,毕竟自己若是从尚书之位退下,那卢家的状况恐怕就不容乐观。

    「那礼部尚书之位,就劳烦王仁祈了。」武后笑了笑,没有纠缠这话题,仍是按照原定的计划推进议程。

    「老臣自当尽力为之。」王仁祈坦然接受,出列应道。

    这一场突如其来的朝堂斗争,发展至此双方已经交手了几回,武后和崔、王一派可说是占了绝对的上风。

    首先,歧州刺史由王方翼担任,而不是于志宁属意的甄封;再来,杨思敬晋身相位,一举超过了门下省的李义府、尚书省的于志宁,成了除了许敬宗之外,承德年间另一位名正言顺的宰相;最后,杨思敬空下的礼部尚书之位,则由王仁祈出乎意料的占了鳌头。

    趁着朝议中间的休憩,众人纷纷出了大殿,往用膳的地方缓缓行去,路上无不讨论着方才的事情,当然,更重要的是接下来的进展。

    上半场结束,崔王一派取得了三比零的压倒xìng领先。

    下半场观战重点:卢承庆的尚书能否保住、许派人马是否反击、还有武后的人事任命是否还会继续?

    不同于许派等人的慌张,崔、王二家,连同事先知情的杨思敬诸人,都是好整以暇的等待朝会的重新开始。

    等到朝会重新展开,卢承庆的表情依旧铁青,许敬宗、李义府同样是表情yīn沉,可见方才的讨论并不是很顺利。

    众人就定位后,武后也回到了自己的位子上,才刚就坐,不待众人开口,便让杨华抢在前头宣了道敕书:

    「敕:尚书左仆shè于志宁,清识雅量,工文茂学,秉忠义之规,靡惮艰险;挺松竹之cāo,宁移岁寒。宜承题剑之荣,式允济川之望,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余如故,主者施行。」

    中书令、六部尚书都是正三品,尚书左右仆shè则是更高一级的从二品,于志宁过去虽然位高权重,但因为高宗猝逝,让他「参知政事」的权力一直没有个名份,所以地位有些尴尬,如今得了武后应允,这才稍微觉得舒坦一些,于是也躬身应命谢恩。

    如此一来,许派众人就如同被屏除在今rì的封赏之外,显得十分突兀,就连政治经验稚嫩的杜维,都看出这样的情形不妥,但武后却似浑然不觉,恩赏的敕书又接着发下。

    「敕:尚书佐理,四方取则;端揆成务,百工是师:非允具瞻,孰康庶绩?雍州万年人阎立本,风云元感,川岳粹灵,学综九流,文穷三变。义以临事,jīng能贯rì,忠以成谋,用若投水。茂勋立艰难之际,嘉话盈启沃之初,存谠直以不回,为jiān邪之所忌。衅萌颇露,谮端潜发,元宰见逐,谗人孔多。既殄群凶,方宣大化,期问政于经始,载登贤于梦卜……」

    漫长的敕书念这里,杨华忍不住停下来喘过一口气,顺便看了看殿内众人的表情,人人都像是被吓傻了一样,不敢置信的看着自己。

    杨华得意一笑,又接着续道:

    「可工部尚书,知军国大事。」

    如果说,杨思敬方才的封相,还只让众人有跌破眼镜的感觉,那此时阎立本的「知军国大事」,更让他们连下巴都快掉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