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小说网 > 天授大唐 > 第一百四十五回 清河崔

第一百四十五回 清河崔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天机之神局逆鳞银狐

一秒记住【零点小说网 www.ldshu.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    「父亲,您看这件事情该如何处置?」

    「泰之,你年纪也不小了,你说说该当如何?」

    一个白面男子恭敬的侍立在老人身边,听了老人的问话,不敢怠慢,沉声应道:

    「私通外敌,崔博陵该死!」

    老人正是清河崔家的族长崔知温,他满意的看着自己的儿子:做为下一任家主的接班人,最重要的就是清晰的脑袋。

    世家传承百代,靠的往往就是清晰而准确的判断,就像隋末开始跟随李家的关陇贵族、和一些山东贵族,依靠从龙之功而挤身权贵;或如房杜二家,先是因为房玄龄、杜如晦二人而兴盛,却又因为两人子孙不肖,偌大的基业最终却落得破落的下场。

    由此可知:荣衰之间往往只是一线之隔,选择对了,那就一步登天;选择错了,那就破败倾颓。

    像崔家这种从汉至唐的传统世家,虽然不必像其他人一样赌博似的押宝,但却不代表「判断」就不重要了。

    今rì的博陵崔家行事大胆,似乎是仗着世家的名头,许多法令规章都不放在眼底,所以一向被崔知温所不喜,这也是两家越发分裂的原因。

    「像崔敦礼这种人,迟早会被自己的决定害死!」

    虽然崔敦礼有才干,在众人面前的形象又十分完美,但崔知温却知道他的另一面:他用心险恶的一面。

    贞观元年,敦礼任兵部侍郎,开始了和突厥的接触。他屡次出使突厥,在太宗心中留下了极好的印象,但是崔知温当时还未与博陵崔氏交恶,所以曾经听过崔敦礼私下做的好事。

    贩卖武器给外敌。

    这笔生意从贞观元年开始,在他担任灵州都督时到达了极致。

    或许是生意作的好,崔敦礼在外族中说话也渐渐有了力量,几番奉命出使,由于对方害怕生意谈不成,往往多是迁就,造成了他善于外交的假象。

    「他当然该死!卖出去的武器上,沾了多少唐人的血?」崔知温怒哼一声,随即又无奈叹道:「但是,这人向来谨慎狡诈,不会留下什么把柄的。」

    「但咱们此时和太原王、荥阳郑几家,可说是前所未有的交好,为何不趁这个机会,一股作气的压倒博陵崔?」

    「你说的没有错……」崔知温摇摇头,叹道:「但若你是家主,没有九成九的把握,那就都叫做没把握……家主可不能下没把握的决定啊!」

    「是的……父亲。」崔泰之低头认了错,他为人方正沉稳,但脑筋有些不知变通,而且喜欢研究工事,让崔知温颇感无奈;不过整体而言,崔知温对儿子仍算满意:以他沉稳的xìng子,想来应该是败不了家的。

    「泰之,你得记住:世家虽然势可敌国、虽然传续千载,但终究离不开那个『家』字,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崔泰之点了点头;「家」再怎么大,终究是大不过「国」!

    就算他们盘根错节、根深蒂固,只要君主一心想要对付,那他们终究逃不过消失的命运;范阳卢氏本来也不是这么听话的人,但当年太宗软硬兼施,使出了不少手段,把一个强横霸道的大世家,硬是磨成了柔顺温和的小绵羊。

    太宗一手狠甩巴掌、另一手轻轻拍头;一下子让人放出风声,说范氏祖辈德行有亏、不利子孙,不应现于朝堂;另一边又靠着让宗室迎娶范氏女,来拉拢范氏站到自己这一边。

    虽然在旁人看来,太宗好像也拿世家没有办法,只能靠着妥协、让利,来讨好世家的欢心。

    然而,事实才不是如此。

    崔知温曾经历过那段rì子,对太宗的手段,至今仍然是感到心有余悸。

    就如《氏族志》一书来说,众人都知道,太宗令人作《氏族志》以明定天下各家品级,然而大臣编定的结果却是崔家第一,使太宗大怒,下令对世家有所制约。

    但摊开来看,这件事本身就有些古怪:此举无异于当面打太宗的脸,就算世家势力再大,当面做到这种程度也未免太过离谱。

    崔知温明白,这其实是太宗刻意制造出的冲突;藉由氏族志的排序,来制造舆论的倾向,然后再以此打压世家的势力。

    虽然乍看之下,太宗表现的一如外人所见的软弱,但是历经太宗一朝,世家大鸣大放的状况已经不再复见,只能转趋低调,死守那已薄如蝉翼的荣光。

    崔知温瞧不起这样的人,嘴上嚷嚷着自己家世多么显赫、祖宗多么杰出,而自己却是坐享其成,只知道享受前人累积下来的功业。

    「父亲,您这回会与王家合作,莫不是为了那杜德安吧?」崔泰之见父亲不像在思考,只像是发呆,于是忍不住问出心中疑惑。

    「这么说倒也不错。」崔知温想也没想,便直接了当的承认下来,说罢还忍不住笑道:「这小子挺能蛊惑人心,我大概是着了他的道了吧?哈哈哈。」

    崔泰之知道父亲是在玩笑,但正因为如此,他更觉父亲对杜维的看重,心里头不免暗暗怀疑。

    虽然他十分欣赏杜维,觉得杜维在发明创意上,和自己有着某种程度的共鸣;不过对于父亲的赏识,崔泰之仍然觉得有些太过,毕竟他年龄还不足二十,仕途也还在最初步的阶段而已。

    「我问过他,觉得世家如何?」崔知温看出儿子的疑惑,笑着对他问道:「你猜他怎么回答?」

    「孩儿不知。」崔泰之老实答道。

    「龙生九子,尚且不同,何况于人乎?况且聪明才智乃是天生,和世家、平民无关;道德修养乃是人为,亦和世家、平民无关……所以,我不明白世家有何自傲、百姓又何需自卑?」

    「好大胆!」崔泰之目光一凝,心中对杜维评价又有了转变:如此莽撞,只怕未来成就有限。

    「只要灌醉了,什么真心话都说的出来。」崔知温笑道。

    「但是杜德安素来拘谨,从未听说他有什么失态,怎么这回就……」

    「听说他颇为惧内,所以极少在外留宿……那天也是害怕家伎侍寝,所以才把自己灌醉。」崔知温想来仍是觉得有趣,忍不住莞尔笑道:「老夫从未见过这种人,堂堂男儿竟然会畏惧妾室?说出来真是令人笑话!」

    杜维若是在场,一定会抗议:他那是尊重,才不是惧内!

    「你可千万别小看了杜德安……他虽然有着许多令人费解的地方,但能得到李绩、程知节的看重,就代表他不会是一般人!」

    「孩儿明白。」

    事实上,光是成立会所的这个主意,就已经让崔、王二家对杜维刮目相看了,再加上这回连络诸多世家,并且得其奥援,都少不了杜维的功劳。

    崔泰之冷静想了想,果然如父亲所说,杜维所作所为虽然看似微不足道,但若真要成事却又是缺少不得。

    「父亲,那咱们是不是该把他给拢络过来……?」崔泰之举一反三,心思已经跳到了下一步:「三叔那房的二十娘,还有五叔家的二十二娘,两人似乎都已经到了年纪,可以论及婚嫁了。」

    崔知温笑了笑,对儿子的心思颇为满意:这样的想法,就是站在家主高度的思维,只是显然崔泰之还不够心细:方向虽然正确,但细节却不够谨慎。

    说到杜维的婚嫁之事,已经是大唐高层人人关心的话题了,由其是在杜维向武后请求,希望位子能往上移一移的这个举动,更被视为一改往常惫懒的良好现象,一时间行情大涨。

    崔知温一开始并不在意,甚至还取笑过王仁祈,说他急着把女儿送去杜府……虽说对外宣称是送往韩国夫人府,但明眼人谁不清楚?他笑这样的举动太过急躁,有失世家风度,王仁祈却是笑笑不语。

    但才过了一段时间,科举顺利进行,崔、王、郑、卢诸家靠着杜维的主意,不只是族中子弟取得佳绩,就连居住在会所中的士子,也有不少人是榜上有名。

    这时候崔知温才开始正视这个问题,同时派人多方打听。

    没过多久,崔知温便拿到了仆从送来的报告,在报告之外,还打探到这样的讯息:在杜府周遭游走、借机打探的,不只有自己一家!

    崔知温仔细一问才赫然发现:朝堂之上的所有势力,好像都派了人出来。

    「父亲……依我之见,不如仿王家所为,将二十娘、二十二娘都送去韩国夫人府吧?」

    「莽撞!」崔知温轻斥一声,看着儿子不解的模样,忍不住没好气的说道:「阿竹送来的消息,你也看过了,你看看杜德安推却了多少的说亲?」

    崔泰之想了想,果然真是不少:务实派的苏义、皇室领袖淮南长公主、军系的程名振、「胡归」派的执失思力……这些人都曾先后表示过,想和杜德安当亲家。

    「孩儿听说,杜德安相貌妍丽、颇有女态,莫非……」

    还没说完,脑袋上便尝到了久违的一个爆栗。

    「他在砍胡虏的时候,你可是在家里锯木头,凭什么这么说他?」崔知温不悦的骂道。

    崔泰之笑了笑,方才他也只是说着玩、想逗父亲一乐而已,而且从这一记敲击来看,父亲的身子还健旺的很呢!

    「孩儿愚鲁,还请父亲指点。」

    「你看……听说杜德安家中妾室,乃是宫中放出去的年长宫女,对吧?」

    「对啊。」

    「你看,听说韩国夫人与杜德安关系匪浅,是吧?」

    「是啊。」

    「你再看看,薛万彻、侯君集之女,不也都是频繁出入杜府?」

    「确曾听闻此事。」

    「这样还不明白吗?」

    崔泰之恍然大悟。

    崔知温露出满意的欣慰微笑,点了点头,转而对儿子吩咐起来:

    「听好了,你去将族中女子若有寡居、年长未嫁者,全都开列清单,择其佳者送往韩国夫人府上……学习琴技!」